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刑罚的运用论文

论我国假释制度的完善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引言第6-8页
第1章 假释制度概述第8-12页
    1.1 假释制度的概念第8-9页
        1.1.1 假释的含义第8页
        1.1.2 假释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第8-9页
        1.1.3 假释制度存在的本质第9页
    1.2 假释制度的理论基础第9-10页
        1.2.1 目的刑理论第9页
        1.2.2 刑罚个别化的理论第9页
        1.2.3 刑罚谦抑理论第9-10页
        1.2.4 刑罚经济理论第10页
    1.3 假释制度的价值功能第10-12页
        1.3.1 激励约束功能第10页
        1.3.2 社会回归功能第10-11页
        1.3.3 降低行刑成本,缓解监管压力第11-12页
第2章 假释制度比较研究第12-14页
    2.1 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假释制度第12-13页
        2.1.1 法国的假释制度第12页
        2.1.2 日本的假释制度第12页
        2.1.3 我国台湾地区的假释制度第12-13页
    2.2 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的假释制度第13-14页
        2.2.1 英国的假释制度第13页
        2.2.2 美国的假释制度第13-14页
第3章 我国假释制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14-20页
    3.1 我国假释制度的现状第14-17页
        3.1.1 假释制度的现行规定第14-15页
        3.1.2 假释制度的适用情况第15页
        3.1.3 假释适用的区域对比第15-17页
    3.2 我国假释制度存在的问题第17-18页
        3.2.1 适用对象限制较窄第17页
        3.2.2 标准条件不易把握第17页
        3.2.3 假释适用率偏低第17页
        3.2.4 假释工作未能实现常态化第17-18页
        3.2.5 缺乏可操作的“再犯罪危险评估机制”第18页
        3.2.6 程序难以保证实体公正第18页
    3.3 假释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18-20页
        3.3.1 刑罚执行理念相对落后第18-19页
        3.3.2 假释制度的立法不够完善第19页
        3.3.3 假释制度功能发挥不足第19页
        3.3.4 相关制度保障需要加强第19页
        3.3.5 假释制度面临新形势第19-20页
第4章 完善我国假释制度的建议第20-26页
    4.1 立法方面的完善建议第20-23页
        4.1.1 修改“不得假释”的规定第20页
        4.1.2 建立法定假释制度第20-21页
        4.1.3 细化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第21-22页
        4.1.4 实行假释保证金(人)制度第22页
        4.1.5 增加流动人口、港澳台、外国籍罪犯的假释规定第22-23页
    4.2 司法方面的完善建议第23-26页
        4.2.1 全面推行假释制度第23页
        4.2.2 设立假释委员会第23-24页
        4.2.3 引入恢复性司法理念第24页
        4.2.4 完善社区矫正制度第24-25页
        4.2.5 倡导假释案件的开庭审理第25-26页
结论第26-27页
参考文献第27-29页
致谢第29-30页

论文共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少年厌学相关相关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
下一篇:S烟草公司合同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