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符号说明 | 第13-14页 |
前言 | 第14-1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2. 纳入标准 | 第17页 |
3. 排除标准 | 第17页 |
4. 材料和设备 | 第17页 |
5.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6. 统计学处理 | 第19-20页 |
结果 | 第20-27页 |
1. 上颌前牙唇侧牙龈厚度 | 第20-21页 |
2. 上颌前牙唇侧牙槽骨厚度 | 第21-22页 |
3. 上颌前牙牙根与牙槽骨位置 | 第22-23页 |
4. 上颌前牙唇侧牙龈厚度、牙槽骨厚度、牙根牙槽骨交角的相关性分析 | 第23页 |
5. 牙周生物型各特征 | 第23-27页 |
讨论 | 第27-33页 |
1. 不同牙龈厚度测量方法及其特点 | 第27-28页 |
2. 牙周探针法对牙龈厚度判定的准确性 | 第28页 |
3. 上颌前牙唇侧牙龈厚度 | 第28-29页 |
4. 上颌前牙唇侧牙槽骨厚度 | 第29页 |
5. 牙根牙槽骨交角 | 第29-30页 |
6. 唇侧牙龈厚度、牙根牙槽骨交角与唇侧牙槽骨厚度相关性 | 第30-31页 |
7. 牙周生物型的相关因素 | 第31-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附图 | 第34-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综述 | 第45-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学位论文评论及答辩情况表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