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我国民事送达制度现状及价值功能 | 第9-11页 |
(一)概念诠释 | 第9页 |
(二)我国民事送达制度现状 | 第9-10页 |
(三)民事送达制度的价值功能 | 第10-11页 |
二、对我国民事送达制度及国外民事送达制度的对比分析 | 第11-18页 |
(一)关于我国民事送达制度 | 第11-13页 |
1.我国法律规定民事诉讼中送达的几种方式 | 第11-13页 |
2.送达机关和送达人 | 第13页 |
3.送达证明 | 第13页 |
(二)国外其他国家的几种送达方式 | 第13-16页 |
1. 美国的送达方式 | 第13-14页 |
2.日本民事诉讼中的送达 | 第14页 |
3.德国民事诉讼的送达 | 第14-15页 |
4.法国民事诉讼的送达 | 第15-16页 |
(三)国内外送达方式的比较 | 第16-18页 |
三、我国民事送达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18-26页 |
(一)法院作为唯一送达主体的困境 | 第18-19页 |
(二)民事送达的各种送达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弊端 | 第19-24页 |
1.直接送达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2.留置送达存在的有关问题 | 第19-20页 |
3.关于邮寄送达的问题 | 第20-22页 |
4.关于委托送达的问题 | 第22页 |
5.关于转交送达的问题 | 第22页 |
6.关于公告送达的问题 | 第22-23页 |
7.关于电子送达的问题 | 第23-24页 |
(三)导致法院送达困难的社会现实状况 | 第24-26页 |
四、完善我国民事送达制度的建议 | 第26-33页 |
(一)推进送达制度的立法改革 | 第26-27页 |
1.增加协助送达制度 | 第26页 |
2.扩大送达代收人范围 | 第26页 |
3.适当缩短公告期间 | 第26-27页 |
4.与公安及其他行政机关建立信息共享制度 | 第27页 |
5.增加妨害民事诉讼送达的处罚规定 | 第27页 |
6.加快推动户籍制度 | 第27页 |
(二)对现有的法定送达方式的完善 | 第27-30页 |
1.扩大直接送达的适用范围和方式 | 第27页 |
2.规范委托送达明确受托法院的送达义务和责任 | 第27-28页 |
3.转交送达的问题 | 第28页 |
4.扩大留置送达的地点、适用范围 | 第28页 |
5.细化邮寄送达 | 第28-29页 |
6.限制公告送达的适用 | 第29-30页 |
(三)增补当事人代理律师参与送达 | 第30-31页 |
(四)建立妨碍送达的责任追究机制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