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2页 |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复合驱采出液的形成与稳定机理 | 第10-14页 |
·三次采油简述 | 第10页 |
·复合驱采出液中水的来源 | 第10-11页 |
·复合驱乳状液的形成条件 | 第11页 |
·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 | 第11-14页 |
·乳状液破乳概论 | 第14-19页 |
·乳状液破乳的微观机理 | 第14-15页 |
·乳状液破乳机理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油田乳状液破乳方法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破乳剂的破乳机理 | 第18页 |
·破乳剂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采出液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国内油田三次采油化学驱采出液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国外对化学驱采出液破乳的研究 | 第20-21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2-33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2页 |
·实验试剂 | 第22页 |
·实验所用仪器 | 第22页 |
·实验装置 | 第22-26页 |
·乳状液制备装置 | 第22-23页 |
·粘度测定装置 | 第23-24页 |
·水珠粒径测量装置 | 第24页 |
·界面粘弹性测量装置 | 第24-26页 |
·实验方法及原理 | 第26-30页 |
·原油乳状液的配制 | 第26页 |
·原油乳状液的表观粘度 | 第26-27页 |
·原油乳状液粒径大小及分布 | 第27-28页 |
·油/水界面粘弹性 | 第28-30页 |
·破乳剂的评价 | 第30页 |
·油水乳状液成分的分析方法 | 第30-33页 |
·原油中含水量的分析 | 第30-31页 |
·水中含油量的分析 | 第31-33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3-65页 |
·研究采用的油田采出液的基本性质 | 第33-35页 |
·坨三水驱采出液 | 第33页 |
·孤岛含聚采出液 | 第33-34页 |
·本研究使用的采出液的基本性质 | 第34-35页 |
·本研究采用的W/O乳状液的制备条件 | 第35-37页 |
·驱油剂对W/O乳状液表观粘度的影响 | 第37-44页 |
·聚合物对W/O乳状液表观粘度的影响 | 第38-40页 |
·表面活性剂对W/O乳状液表观粘度的影响 | 第40-42页 |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组分对W/O乳状液表观粘度的影响 | 第42页 |
·剪切速率对W/O乳状液表观粘度的影响 | 第42-44页 |
·驱油剂对W/O乳状液粒径的影响 | 第44-50页 |
·表面活性剂对W/O乳状液粒径的影响 | 第44-46页 |
·聚合物对W/O乳状液粒径的影响 | 第46-50页 |
·驱油剂对油/水界面粘弹性的影响 | 第50-57页 |
·表面活性剂对界面粘弹性的影响 | 第51-53页 |
·聚合物对界面粘弹性的影响 | 第53-56页 |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活性二元组分对界面粘弹性的影响 | 第56-57页 |
·驱油剂对乳状液破乳效果的影响 | 第57-65页 |
·破乳剂的筛选 | 第57-59页 |
·表面活性剂对乳状液破乳的影响 | 第59-62页 |
·聚合物对乳状液破乳的影响 | 第62-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