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花菊小型盆栽品种筛选与光合特性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菊花盆栽栽培相关技术研究 | 第11-14页 |
1.2.1 国内外盆菊选育及株型改良研究 | 第11-12页 |
1.2.2 菊花相关栽培技术研究 | 第12-13页 |
1.2.3 菊花光周期处理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3 AHP层次分析法在菊花品种筛选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短日照处理对盆栽菊的影响 | 第16-3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6-18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16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16-18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8-28页 |
2.2.1 短日照处理对营养器官性状的影响 | 第18-24页 |
2.2.2 短日照处理对开花期的影响 | 第24-25页 |
2.2.3 短日照处理对干重与鲜重的影响 | 第25-27页 |
2.2.4 短日照处理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2.2.5 短日照处理对总糖含量的影响 | 第28页 |
2.3 结论与讨论 | 第28-31页 |
2.3.1 短日照处理对株型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2 光周期处理对内含物的影响 | 第29-31页 |
第三章 菊花试验品种光合特性的研究 | 第31-4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1页 |
3.1.1 植物材料 | 第31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31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9页 |
3.2.1 净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 | 第31-33页 |
3.2.2 气孔导度对光强的响应 | 第33-35页 |
3.2.3 蒸腾速率对光强的响应 | 第35-36页 |
3.2.4 胞间CO_2对光强的响应 | 第36-37页 |
3.2.5 光合特性参数分析 | 第37-39页 |
3.3 结论与讨论 | 第39-41页 |
3.3.1 抗旱性与光合特性的的关系 | 第39页 |
3.3.2 耐阴性与光合特性的关系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切花菊盆栽品种的评价与筛选 | 第41-48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4.1.1 植物材料 | 第41页 |
4.1.2 试验方法 | 第41-42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7页 |
4.2.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及评分标准 | 第42页 |
4.2.2 构造判断矩阵确定权重值 | 第42-44页 |
4.2.3 调查建立赋值标准 | 第44-45页 |
4.2.4 各性状权重值 | 第45-46页 |
4.2.5 切花菊小型盆栽改良评价 | 第46-47页 |
4.3 结论与讨论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施加CO_2对‘粉樱’的影响 | 第48-55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5.1.1 植物材料 | 第48页 |
5.1.2 试验方法 | 第48-49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2页 |
5.2.1 ‘粉樱’的CO_2响应 | 第49-50页 |
5.2.2 不同处理对‘粉樱’形态指标的影响 | 第50页 |
5.2.3 不同处理对‘粉樱’叶片总糖含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5.2.4 不同处理对‘粉樱’叶片鲜/干重的影响 | 第51-52页 |
5.2.5 ‘粉樱’叶片气孔、表皮毛特征的变化 | 第52页 |
5.3 结论与讨论 | 第52-5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