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7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阴极保护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5-17页 |
第2章 相关技术理论分析及系统架构设计 | 第17-24页 |
2.1 阴极保护方法 | 第17-19页 |
2.1.1 阴极保护法原理 | 第17页 |
2.1.2 阴极保护法主要参数 | 第17-18页 |
2.1.3 阴极保护法防腐依据 | 第18-19页 |
2.2 恒电位仪保护系统原理 | 第19-20页 |
2.3 系统技术与结构分析 | 第20-22页 |
2.3.1 远程监测终端参数分析 | 第20-21页 |
2.3.2 网络传输系统方案选择 | 第21-22页 |
2.3.3 监控中心技术分析 | 第22页 |
2.4 系统结构设计 | 第22-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阴极保护参数远程监测系统设计 | 第24-39页 |
3.1 电源模块 | 第24-28页 |
3.1.1 模拟±12V电源 | 第25-26页 |
3.1.2 微控制器STM32电源 | 第26-27页 |
3.1.3 GPRS电源 | 第27-28页 |
3.2 信号调理电路 | 第28-30页 |
3.2.1 直流电位调理电路 | 第28-29页 |
3.2.2 交流电位调理电路 | 第29-30页 |
3.3 微控制器模块 | 第30-36页 |
3.3.1 微控制器最小系统 | 第31-33页 |
3.3.2 微控制器外设 | 第33-34页 |
3.3.3 固件流程 | 第34-36页 |
3.4 GPRS通信模块 | 第36-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恒电位仪远程监测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第39-44页 |
4.1 电源模块 | 第39-40页 |
4.2 多通道 4~20mA信号调理电路 | 第40-41页 |
4.3 RS485通信电路设计 | 第41页 |
4.4 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 | 第41-42页 |
4.5 固件流程 | 第42-4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系统软件开发与设计 | 第44-47页 |
5.1 软件开发平台 | 第44页 |
5.2 软件系统工作流程 | 第44-45页 |
5.3 通信协议 | 第45-46页 |
5.3.1 野外监测终端到服务器发送数据的通信协议 | 第45页 |
5.3.2 服务器到野外监测终端的配置通信协议 | 第45-46页 |
5.3.3 恒电位仪到服务器发送数据的通信协议 | 第46页 |
5.3.4 恒电位仪心跳包通信协议 | 第4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6章 系统成果及测试 | 第47-53页 |
6.1 系统硬件成果 | 第47-50页 |
6.1.1 系统硬件实物图及功能介绍 | 第47-48页 |
6.1.2 系统的数据测量精度 | 第48-49页 |
6.1.3 野外监测终端的功耗测试 | 第49-50页 |
6.2 系统软件成果 | 第50-52页 |
6.2.1 上位机软件展示及功能介绍 | 第50-51页 |
6.2.2 上位机对监测终端的配置 | 第51页 |
6.2.3 上位机对本地服务器的配置 | 第51-5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