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肝3号胶囊调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瘦素和脂联素表达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部分 NASH的相关文献研究 | 第13-23页 |
1 流行病情况 | 第13页 |
2 NASH发病机制及相关因子的研究 | 第13-18页 |
2.1 初次打击 | 第13-14页 |
2.2 二次打击 | 第14-15页 |
2.3 与NASH相关因子 | 第15-18页 |
3 NASH治疗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3.1 生活方式疗法 | 第18页 |
3.2 药物疗法 | 第18-20页 |
3.3 中医药对NASH认识 | 第20-23页 |
第二部分 NASH的临床研究 | 第23-45页 |
1 资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1.1 病例采集 | 第23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23-26页 |
1.3 纳入标准 | 第26页 |
1.4 排除标准 | 第26页 |
1.5 剔除标准 | 第26页 |
1.6 随访方式 | 第2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6-31页 |
2.1 实验设计 | 第26-27页 |
2.2 分组 | 第27页 |
2.3 治疗方案 | 第27-28页 |
2.4 血清采集 | 第28页 |
2.5 观察指标 | 第28-29页 |
2.5.1 疗效指标 | 第28页 |
2.5.2 安全指标 | 第28页 |
2.5.3 脂肪因子表达测定 | 第28-29页 |
2.6 疗效判定 | 第29-31页 |
2.7 统计学发方法 | 第31页 |
3 统计及结果分析 | 第31-39页 |
3.1 基线比较 | 第31-32页 |
3.2 NASH、瘦素、脂联素相关性研究 | 第32-34页 |
3.3 疗效评估 | 第34-39页 |
3.3.1 主要指标 | 第34-35页 |
3.3.1.1 CT肝脾比值 | 第34页 |
3.3.1.2 中医症候 | 第34-35页 |
3.3.2 机制评价指标 | 第35-37页 |
3.3.2.1 脂联素 | 第36页 |
3.3.2.2 瘦素 | 第36-37页 |
3.3.3 次要指标比较 | 第37-39页 |
3.3.3.1 肝功能复常率 | 第37页 |
3.3.3.2 血脂复常率 | 第37-38页 |
3.3.3.3 BMI改善情况 | 第38-39页 |
3.4 安全性评价 | 第39页 |
4 讨论 | 第39-43页 |
5 存在问题与前景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7页 |
缩略词表 | 第57-59页 |
综述 | 第5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个人简介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