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序言 | 第10-11页 |
一、本罪罪与非罪的认定 | 第11-17页 |
(一) 案情介绍及争议焦点 | 第11-12页 |
1. “王某销售辣椒面案”案情介绍 | 第11页 |
2. 分歧意见及争议焦点 | 第11-12页 |
(二) 本罪客观方面的认定 | 第12-15页 |
1. “食品”的认定 | 第13-14页 |
2. “非食品原料”的认定 | 第14页 |
3. “销售”和“掺入”的认定 | 第14-15页 |
(三) 本罪主观方面的认定 | 第15-17页 |
1. “明知”的认定 | 第15-16页 |
2. 主观目的的认定 | 第16-17页 |
(四) 本案之个人观点 | 第17页 |
二、本罪与相关罪名的界限划分 | 第17-21页 |
(一) 案情介绍及争议焦点 | 第17-18页 |
1. “林某、何某销售有害食品案”案情介绍 | 第17页 |
2. 分歧意见及争议焦点 | 第17-18页 |
(二) 本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 | 第18-19页 |
1. 侵犯的客体不同 | 第18页 |
2. 客观方面不同 | 第18-19页 |
3. 主观目的不同 | 第19页 |
(三) 本罪与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的界限 | 第19-20页 |
1. 主观方面不同 | 第19-20页 |
2. 对结果的要求不同 | 第20页 |
(四) 本案之个人观点 | 第20-21页 |
三、本罪未完成形态的认定 | 第21-26页 |
(一) 案情介绍及争议焦点 | 第21-22页 |
1. “肖某、花某销售含瘦肉精猪肉案”案情介绍 | 第21页 |
2. 分歧意见及争议焦点 | 第21-22页 |
(二) 犯罪中止的认定 | 第22-24页 |
1. 犯罪中止的特征 | 第23页 |
2. 花某中止形态的认定 | 第23-24页 |
(三) 犯罪未遂的认定 | 第24-25页 |
1. 未遂犯的特征 | 第24-25页 |
2. 花某未遂形态的认定 | 第25页 |
(四) 本案之个人观点 | 第25-26页 |
结语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0页 |
致谢 | 第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