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电网联络线控制策略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 1.2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 1.4.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 1.4.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 1.4.3 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5页 |
| 1.5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 | 第15-17页 |
| 第2章 天津电网联络线控制基本原理 | 第17-28页 |
| 2.1 引言 | 第17-18页 |
| 2.2 天津电网机组AGC实现原理 | 第18-21页 |
| 2.2.1 负荷频率特性 | 第18-19页 |
| 2.2.2 机组功频特性 | 第19-20页 |
| 2.2.3 系统频率特性 | 第20页 |
| 2.2.4 联合系统调频 | 第20-21页 |
| 2.3 天津电网AGC控制方法 | 第21-23页 |
| 2.3.1 控制量测 | 第21-22页 |
| 2.3.2 净交换功率计划 | 第22页 |
| 2.3.3 区域控制偏差 | 第22-23页 |
| 2.3.4 区域控制方式 | 第23页 |
| 2.4 天津电网AGC控制过程 | 第23-26页 |
| 2.4.1 机组控制方式 | 第24页 |
| 2.4.2 控制区段与策略 | 第24-25页 |
| 2.4.3 控制区域ACE计算 | 第25页 |
| 2.4.4 机组功率分配 | 第25-26页 |
| 2.4.5 控制命令的下发 | 第26页 |
| 2.5 天津电网AGC控制性能标准 | 第26-27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含储能系统的天津电网AGC协调控制策略 | 第28-38页 |
| 3.1 天津电网运行控制分析 | 第28-29页 |
| 3.1.1 天津电网ACE计算方法 | 第28页 |
| 3.1.2 天津电网联络线编排计划 | 第28-29页 |
| 3.2 互联电网控制性能刻画指标 | 第29-30页 |
| 3.3 天津电网运行分析 | 第30-31页 |
| 3.3.1 天津电网负荷波动特点分析 | 第30页 |
| 3.3.2 天津电网控制资源特点分析 | 第30-31页 |
| 3.3.3 天津电网守不住联络线的情况分析 | 第31页 |
| 3.4 含储能系统的天津电网AGC协调控制策略 | 第31-33页 |
| 3.4.1 储能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 第31-32页 |
| 3.4.2 协调优化控制策略 | 第32-33页 |
| 3.5 仿真实验分析 | 第33-36页 |
| 3.5.1 互联电网频率调节仿真方法 | 第33-34页 |
| 3.5.2 算例仿真 | 第34-36页 |
| 3.6 对储能装置的经济性分析 | 第36-37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4章 京津唐电网-天津电网AGC协调控制策略 | 第38-48页 |
| 4.1 当前京津唐电网控制模式 | 第38-40页 |
| 4.1.1 互联电网功率频率特性分析 | 第38-39页 |
| 4.1.2 京津唐电网运行控制模式 | 第39-40页 |
| 4.2 当前京津唐电网运行控制模式的影响 | 第40-41页 |
| 4.3 京津唐电网AGC协调控制模式 | 第41-42页 |
| 4.3.1 新策略的提出 | 第41-42页 |
| 4.3.2 算法设计 | 第42页 |
| 4.4 算例仿真分析 | 第42-47页 |
| 4.4.1 新旧策略的算例仿真 | 第43-45页 |
| 4.4.2 三种策略的算例仿真 | 第45-47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 5.1 结论 | 第48-49页 |
| 5.2 展望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成果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