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术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8-13页 |
一、临床资料 | 第8-10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8页 |
(二) 采集时间 | 第8页 |
(三) 病例选择 | 第8-9页 |
(四) 一般资料 | 第9-10页 |
二、治疗方法 | 第10-11页 |
(一) 手术方法 | 第10-11页 |
(二) 术后治疗及功能锻炼 | 第11页 |
三、疗效评价 | 第11-12页 |
(一) 疗效评价标准 | 第11-12页 |
(二) 统计学分析 | 第12页 |
四、临床治疗结果 | 第12-13页 |
讨论 | 第13-21页 |
一、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解剖和损伤机制 | 第13页 |
二、粗隆间骨折的分型 | 第13-14页 |
三、股骨粗隆间骨折影像学诊断 | 第14页 |
四、术前治疗 | 第14-15页 |
(一) 心脏功能 | 第15页 |
(二) 肺脏功能 | 第15页 |
(三) 肝功能 | 第15页 |
(四) 肾功能 | 第15页 |
(五) 高血压 | 第15页 |
(六) 糖尿病 | 第15页 |
五、各种内固定物的优点及失败原因 | 第15-18页 |
(一) DHS | 第15-17页 |
(二) DCS | 第17-18页 |
(三) PFN | 第18页 |
六、术后功能锻炼与功能恢复 | 第18-19页 |
七、影响内固定效果的因素 | 第19-21页 |
(一) 骨骼质量 | 第19页 |
(二) 骨折类型 | 第19页 |
(三) 骨折复位质量 | 第19页 |
(四) 内固定物的选择 | 第19-20页 |
(五) 内固定物与骨的位置 | 第20页 |
(六) 患者的配合 | 第20-21页 |
结语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4页 |
综述 | 第24-31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
论文著作 | 第32-36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36-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