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义务教育学校的人员编制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贵阳市观山湖区为例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6页
        1.2.1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5页
        1.2.2 国外研究综述第15-16页
        1.2.3 研究总述第16页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6-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页
    1.4 创新与不足第17-18页
        1.4.1 创新之处第17页
        1.4.2 不足之处第17-18页
    1.5 论文结构框架第18-19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一般分析第19-24页
    2.1 义务教育学校相关概念第19-20页
        2.1.1 事业单位及教育类事业单位第19页
        2.1.2 义务教育学校概念及特点第19-20页
    2.2 编制有关概念第20-22页
        2.2.1 编制及人员编制管理第20-21页
        2.2.2 义务教育学校人员编制管理第21-22页
    2.3 贵州义务教育学校人员编制管理主要做法第22-24页
        2.3.1 人员编制管理主要依据及原则第22页
        2.3.2 人员编制核定标准第22-24页
第三章 观山湖区义务教育学校人员编制现状第24-32页
    3.1 观山湖区概况第24-25页
        3.1.1 基本区情第24-25页
        3.1.2 学校概况第25页
    3.2 学校人员编制现状分析第25-30页
        3.2.1 以核编文件评价编制使用情况第26-27页
        3.2.2 以生师比评价编制使用情况第27-28页
        3.2.3 在编人员结构分析第28-30页
        3.2.4 编制比例结构分析第30页
    3.3 学校人员编制管理的举措第30-32页
        3.3.1 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第30-31页
        3.3.2 以行政引导为突破口第31-32页
第四章 观山湖区义务教育学校人员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第32-42页
    4.1 人员编制数量层面的问题第32-35页
        4.1.1 城区学校“缺编又缺人”的问题第32-34页
        4.1.2 农村学校“缺人不缺编”的问题第34页
        4.1.3 编外人员“何去何从”的问题第34-35页
    4.2 编制配置结构层面的问题第35-38页
        4.2.1 农村学校教师学科配置不合理第35-36页
        4.2.2 在编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第36-38页
    4.3 编制职能设置层面的问题第38-42页
        4.3.1 管理人员编制定位不明确第38-39页
        4.3.2 工勤人员编制设置脱离实际第39-40页
        4.3.3 承担社会职责与编制设置存在矛盾第40-42页
第五章 观山湖区义务教育学校人员编制问题的成因分析第42-50页
    5.1 管理者层面的因素第42-44页
        5.1.1 地方政府履职不到位第42-43页
        5.1.2 编制管理部门行使职能受限第43-44页
    5.2 编制制定层面的因素第44-47页
        5.2.1 编制理念思路过时第44-45页
        5.2.2 缺乏科学的编制标准和方法第45-46页
        5.2.3 流动人口增长造成的影响第46-47页
    5.3 编制政策运用中的因素第47-50页
        5.3.1 编制管理法制化进程滞后第47-48页
        5.3.2 缺乏有效监督评价机制第48-49页
        5.3.3 缺少纠错更正能力第49-50页
第六章 解决观山湖区义务教育学校人员编制问题的对策第50-57页
    6.1 从治理能力着手,提升人员编制管理实效性第50-51页
        6.1.1 提高地方政府主动履职意识第50-51页
        6.1.2 强化部门间协作联动意识第51页
    6.2 从标准规范着手,提升人员编制管理科学性第51-54页
        6.2.1 更新人员编制管理理念第51-52页
        6.2.2 采取科学的编制标准和方法第52-53页
        6.2.3 合理运用技术手段监测人口变化第53-54页
    6.3 从评价监督着手,提升人员编制管理法制性第54-57页
        6.3.1 推进编制管理法制化进程第54-55页
        6.3.2 畅通内外部监督评价机制第55-56页
        6.3.3 健全信息反馈机制第56-57页
结束语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2-63页
附录一 问卷调查表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纤参量放大器的性能优化设计研究
下一篇:武警部队网络舆情危机初期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