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纳米纤维素 | 第10-12页 |
1.2.1 纤维素的结构 | 第10-11页 |
1.2.2 纳米纤维素的结构和制备方法 | 第11-12页 |
1.3 二氧化钛的结构和性质 | 第12-15页 |
1.3.1 晶体结构 | 第12-14页 |
1.3.2 催化机理 | 第14页 |
1.3.3 晶粒尺寸 | 第14-15页 |
1.3.4 微观形貌 | 第15页 |
1.4 二氧化钛的制备 | 第15-17页 |
1.4.1 水解-沉淀法 | 第16页 |
1.4.2 溶胶-凝胶法 | 第16页 |
1.4.3 水热法 | 第16-17页 |
1.4.4 气相法 | 第17页 |
1.5 二氧化钛的改性 | 第17-20页 |
1.5.1 贵金属沉积 | 第17-18页 |
1.5.2 金属离子掺杂 | 第18页 |
1.5.3 半导体复合 | 第18页 |
1.5.4 染料敏化 | 第18-19页 |
1.5.5 非金属改性 | 第19-20页 |
1.5.5.1 氮掺杂改性 | 第19-20页 |
1.5.5.2 碳掺杂改性 | 第20页 |
1.6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页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2 纳米纤维素制备条件的选择 | 第22-28页 |
2.1 引言 | 第22-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5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3页 |
2.2.2 仪器设备 | 第23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2.2.4 材料表征和测试方法 | 第24-2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5-26页 |
2.4 小结 | 第26-28页 |
3 以四氯化钛为前驱体制备TiO_2/NCC复合材料 | 第28-42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8-34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28-29页 |
3.2.2 仪器设备 | 第29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29页 |
3.2.4 材料表征和测试方法 | 第29-34页 |
3.2.4.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9页 |
3.2.4.2 X-射线衍射(XRD) | 第29-30页 |
3.2.4.3 红外光谱(FT-IR) | 第30页 |
3.2.4.4 热重分析(TGA/DTG) | 第30页 |
3.2.4.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 第30-31页 |
3.2.4.6 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31-3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0页 |
3.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34-35页 |
3.3.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35-36页 |
3.3.3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36-37页 |
3.3.4 热重分析(TGA/DTG) | 第37-38页 |
3.3.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分析 | 第38-39页 |
3.3.6 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39-40页 |
3.4 小结 | 第40-42页 |
4 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制备TiO_2/NCC复合材料 | 第42-52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42-43页 |
4.2.2 仪器设备 | 第43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43页 |
4.2.4 材料表征和测试方法 | 第43-4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0页 |
4.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44-45页 |
4.3.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45-46页 |
4.3.3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46-47页 |
4.3.4 热重分析(TGA/DTG) | 第47-48页 |
4.3.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分析 | 第48-49页 |
4.3.6 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49-50页 |
4.4 小结 | 第50-52页 |
5 氮掺杂TiO_2/NCC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52-64页 |
5.1 引言 | 第52-53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3-55页 |
5.2.1 实验试剂 | 第53页 |
5.2.2 仪器设备 | 第53页 |
5.2.3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5.2.4 材料表征和测试方法 | 第54-55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2页 |
5.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55-56页 |
5.3.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56-57页 |
5.3.3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57-58页 |
5.3.4 热重分析(TGA/DTG) | 第58-59页 |
5.3.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分析 | 第59-60页 |
5.3.6 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60-62页 |
5.4 小结 | 第62-6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结论 | 第64-65页 |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65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个人简介 | 第74-76页 |
导师简介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