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内癌及其微浸润癌的临床特征分析
| 前言 | 第4-5页 |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14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 2.1 临床特征 | 第14-15页 |
| 2.1.1 组织学分类 | 第14页 |
| 2.1.2 病理学核分级 | 第14-15页 |
| 2.1.3 免疫组化 | 第15页 |
| 2.2 影像学检查 | 第15-16页 |
| 2.3 外科治疗 | 第16-17页 |
| 2.3.1 乳房的外科治疗 | 第16页 |
| 2.3.2 腋窝的外科治疗 | 第16-17页 |
| 2.4 药物治疗 | 第17页 |
| 2.5 预后 | 第17-19页 |
| 第3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9-21页 |
| 3.1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 3.1.1 纳入标准 | 第19页 |
| 3.1.2 剔除标准 | 第19页 |
| 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3.3 统计方法 | 第20页 |
| 3.4 随访 | 第20-21页 |
| 第4章 实验结果 | 第21-26页 |
| 4.1 临床病理特征 | 第23-24页 |
| 4.2 外科治疗方式 | 第24页 |
| 4.3 激素受体表达 | 第24-25页 |
| 4.4 术后辅助治疗和预后 | 第25-26页 |
| 第5章 讨论 | 第26-31页 |
| 5.1 临床病理特征 | 第26-27页 |
| 5.2 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 | 第27-30页 |
| 5.3 术后辅助治疗 | 第30-31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3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8页 |
| 附图 | 第38-42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2-43页 |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