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0 绪论 | 第10-22页 |
| 0.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0.2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 0.2.1 物流园区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 0.2.2 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 0.2.3 物流园区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 0.3 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18-22页 |
| 0.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0.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0.3.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 0.3.4 主要创新点 | 第21-22页 |
| 1 研究理论基础及主要方法 | 第22-30页 |
| 1.1 物流园区项目的相关理论 | 第22-23页 |
| 1.1.1 物流园区的概念 | 第22-23页 |
| 1.1.2 项目投资的概念 | 第23页 |
| 1.2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第23-24页 |
| 1.2.1 风险的概念 | 第23-24页 |
| 1.2.2 风险管理的概念 | 第24页 |
| 1.3 物流园区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方法的比较分析 | 第24-30页 |
| 2 兰新线张掖物流园区项目概况 | 第30-40页 |
| 2.0 兰新线张掖物流园区现状 | 第30-31页 |
| 2.1 兰新线张掖物流园区财务分析 | 第31-33页 |
| 2.2 兰新线张掖物流园区交通区位分析 | 第33-35页 |
| 2.3 分析兰新线张掖物流园区所处的经济区位 | 第35-36页 |
| 2.4 兰新线张掖物流园区铁路货运量分析 | 第36-40页 |
| 2.4.1 兰新线张掖地区货物发送量分析 | 第36-38页 |
| 2.4.2 兰新线张掖地区货物到达量分析 | 第38-39页 |
| 2.4.3 兰新线张掖物流园区发展趋势分析 | 第39-40页 |
| 3 识别兰新线张掖物流园区项目发生风险的可能 | 第40-47页 |
| 3.1 决策阶段 | 第41-42页 |
| 3.2 设计阶段 | 第42-43页 |
| 3.3 招标阶段 | 第43-44页 |
| 3.4 施工阶段 | 第44页 |
| 3.5 运营阶段 | 第44-47页 |
| 4 兰新线张掖物流园区项目风险评价 | 第47-59页 |
| 4.1 兰新线张掖物流园区综合评估数学模型的确定 | 第47-49页 |
| 4.1.1 确定各个子因素熵值H_1 | 第47页 |
| 4.1.2 确定各风险子因素熵权值0_1 | 第47页 |
| 4.1.3 确定多级系统综合权重 | 第47-48页 |
| 4.1.4 发生风险的概率P_y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所造成的影响C_y的确定 | 第48页 |
| 4.1.5 风险度的确定 | 第48页 |
| 4.1.6 对风险水平进行定级 | 第48-49页 |
| 4.2 计算风险发生概率 | 第49-56页 |
| 4.3 计算不同因素影响风险的程度 | 第56-57页 |
| 4.4 风险度计算 | 第57页 |
| 4.5 定级风险水平 | 第57-59页 |
| 5 兰新线张掖物流园区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 第59-67页 |
| 5.1 物流园区项目风险应对策略介绍 | 第59-60页 |
| 5.1.1 转移风险的策略 | 第59页 |
| 5.1.2 风险掌控策略 | 第59-60页 |
| 5.1.3 风险自留策略 | 第60页 |
| 5.1.4 风险规避策略 | 第60页 |
| 5.2 决策阶段的风险防范与应对策略 | 第60-61页 |
| 5.3 设计阶段的风险防范与应对策略 | 第61-62页 |
| 5.4 招标阶段的风险防范与应对策略 | 第62-64页 |
| 5.5 施工阶段的风险防范与应对策略 | 第64-65页 |
| 5.6 运营阶段的风险防范与应对策略 | 第65-67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 6.1 结论 | 第67页 |
| 6.2 展望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个人简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