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危险犯研究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4-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导论 | 第15-17页 |
第一章 风险社会下抽象危险犯的新发展 | 第17-59页 |
第一节 风险社会与风险刑法 | 第17-23页 |
一、风险社会的提出 | 第17-18页 |
二、刑法的机能化趋势 | 第18-21页 |
三、风险刑法的提出及发展趋势 | 第21-23页 |
第二节 风险刑法下的抽象危险犯 | 第23-34页 |
一、抽象危险犯的立法沿革 | 第23-26页 |
二、抽象危险犯的定义及属性 | 第26-32页 |
三、抽象危险犯与具体危险犯之区别 | 第32-34页 |
第三节 抽象危险之认定 | 第34-45页 |
一、抽象危险之理解 | 第34-36页 |
二、抽象危险的判断标准 | 第36-43页 |
三、抽象危险的限定解释 | 第43-45页 |
第四节 我国刑法中的抽象危险犯 | 第45-59页 |
一、抽象危险犯的特点 | 第45-47页 |
二、抽象危险犯与行为犯的区分 | 第47-51页 |
三、抽象危险犯与未遂犯的区分 | 第51-53页 |
四、我国刑法中的抽象危险犯条文分析 | 第53-56页 |
五、我国刑法中抽象危险犯的分类 | 第56-59页 |
第二章 风险社会下抽象危险犯的正当化依据 | 第59-88页 |
第一节 抽象危险犯扩张之争议 | 第59-66页 |
一、抽象危险犯肯定说 | 第59-61页 |
二、抽象危险犯质疑说 | 第61-62页 |
三、限制抽象危险犯的学说 | 第62-64页 |
四、小结——抽象危险犯的边界限制 | 第64-66页 |
第二节 法益保护原则之贯彻 | 第66-81页 |
一、法益理论的学说演变 | 第67-69页 |
二、法益扩张趋势及评析 | 第69-73页 |
三、法益理论的危机 | 第73-74页 |
四、抽象危险犯法益之正当化 | 第74-81页 |
第三节 积极的一般预防之实现 | 第81-88页 |
一、积极一般预防之内涵 | 第81-83页 |
二、积极的一般预防在刑法中的体现 | 第83-84页 |
三、积极的一般预防在抽象危险犯中之实现 | 第84-88页 |
第三章 抽象危险犯的认定 | 第88-132页 |
第一节 抽象危险犯的行为无价值 | 第88-96页 |
一、行为无价值理论 | 第88-90页 |
二、抽象危险犯中行为无价值分析 | 第90-93页 |
三、抽象危险犯行为无价值认定的问题及反思 | 第93-96页 |
第二节 抽象危险犯中客观方面责任认定 | 第96-108页 |
一、客观归责理论简介 | 第97-99页 |
二、抽象危险犯中客观方面责任认定 | 第99-103页 |
三、危险升高之判断 | 第103-108页 |
第三节 抽象危险犯中主观方面责任认定 | 第108-117页 |
一、我国刑法中犯罪主观方面的内容 | 第108-111页 |
二、抽象危险犯故意的构造 | 第111-114页 |
三、抽象危险犯中犯罪主观方面认定 | 第114-117页 |
第四节 抽象危险犯的出罪路径 | 第117-132页 |
一、关于抽象危险犯出罪的观点 | 第118-121页 |
二、证明责任与犯罪构成的关系 | 第121-126页 |
三、被告人反证危险不存在之可行性与操作性 | 第126-129页 |
四、通过构成要件实质解释的出罪路径 | 第129-132页 |
第四章 抽象危险犯若干罪名分析 | 第132-162页 |
第一节 放火罪中抽象危险研究 | 第132-14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32-134页 |
二、我国刑法第114条之解读 | 第134-136页 |
三、德日刑法中的放火罪 | 第136-141页 |
四、我国放火罪中犯罪客观方面之认定 | 第141-143页 |
五、放火罪的完善 | 第143-145页 |
第二节 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中抽象危险研究 | 第145-15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45-146页 |
二、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之法益 | 第146-148页 |
三、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中危险升高判断 | 第148-149页 |
四、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中的主观责任认定 | 第149-150页 |
五、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之完善 | 第150-151页 |
第三节 醉酒驾驶中的抽象危险研究 | 第151-16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51-152页 |
二、醉酒驾驶的法益 | 第152-154页 |
三、醉酒驾驶中抽象危险升高之认定 | 第154-155页 |
四、醉酒驾驶中行为人主观责任认定 | 第155-157页 |
五、醉酒驾驶的出罪路径 | 第157-159页 |
六、醉酒驾驶的立法完善 | 第159-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69页 |
攻博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69-170页 |
后记 | 第170-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