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英文缩略一览表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对羟基苯甲酸酯概述 | 第10-12页 |
1.1.1 对羟基苯甲酸酯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 | 第10页 |
1.1.2 环境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的暴露水平 | 第10-11页 |
1.1.3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在人体中的暴露水平 | 第11-12页 |
1.1.4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对人类和动物的影响 | 第12页 |
1.2 模式生物—果蝇 | 第12-17页 |
1.2.1 胰岛素通路对果蝇发育繁殖力的影响 | 第13-14页 |
1.2.2 雷帕霉素靶标通路对果蝇繁殖力的影响 | 第14-15页 |
1.2.3 胰岛素通路和雷帕霉素靶标通路的联系 | 第15-17页 |
1.3 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17-20页 |
第2章 MP+EP对果蝇亲代和子代生长与繁殖力的影响 | 第20-2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20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0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2.2.1 果蝇培养基配制 | 第21页 |
2.2.2 果蝇的培养条件 | 第21页 |
2.2.3 果蝇F_0、F_1和F_2的收集 | 第21-22页 |
2.2.4 果蝇F_1和F_2的发育周期、蛹化率和羽化率的检测 | 第22页 |
2.2.5 果蝇果蝇F_0、F_1和F_2繁殖力的检测 | 第22页 |
2.2.6 数据分析 | 第22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2-26页 |
2.3.1 MP+EP对果蝇F_1和F_2羽化前发育周期、蛹化率和羽化率的影响 | 第22-24页 |
2.3.2 MP+EP对果蝇F_1和F_2繁殖力的影响 | 第24-26页 |
2.4 讨论 | 第26-28页 |
第3章 MP+EP对果蝇亲代和子代繁殖力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28-48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3.1.1 实验动物 | 第28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28-29页 |
3.1.3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9-33页 |
3.2.1 培养基的配制 | 第29页 |
3.2.2 果蝇培养的条件 | 第29-30页 |
3.2.3 F_0、F_1和F_2雌果蝇的收集 | 第30页 |
3.2.4 实验的具体操作 | 第30-33页 |
3.2.5 数据分析 | 第33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33-44页 |
3.3.1 总RNA完整性和纯度的检测 | 第33页 |
3.3.2 溶解曲线和扩增曲线 | 第33-44页 |
3.4 讨论 | 第44-48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4.1 结论 | 第48-49页 |
4.2 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