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论文--变流器论文--逆变器论文

新型Z源逆变器光伏并网系统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目的和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9-11页
    1.3 Z源的提出及优缺点第11-13页
    1.4 准Z源的提出及优缺点第13页
    1.5 最大功率跟踪技术第13-14页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二章 准Z源逆变器主拓扑研究和参数设计第15-29页
    2.1 准Z源逆变器拓扑结构及升压原理第15-17页
    2.2 主要波形的理论分析第17-19页
    2.3 脉宽调制(PWM)技术第19-20页
    2.4 单相准Z源并网逆变器的建模第20-23页
    2.5 准Z源逆变器拓扑参数设计第23-27页
        2.5.1 准Z源阻抗网络电感与电容设计第23-25页
        2.5.2 系统输出滤波器及其参数的设计第25-27页
    2.6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三章 准Z源逆变器控制策略的研究及实现第29-43页
    3.1 最大功率点跟踪第29-35页
        3.1.1 光伏电池简介第29-30页
        3.1.2 光伏电池特性曲线第30-32页
        3.1.3 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的介绍及选取第32-35页
    3.2 准Z源逆变器整体控制策略分析第35-41页
        3.2.1 准Z源并网电流控制策略第35-38页
        3.2.2 准Z源电容电压控制策略第38-41页
    3.3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孤岛效应与孤岛检测第43-51页
    4.1 孤岛效应简介第43页
    4.2 孤岛检测的国家标准第43-44页
    4.3 孤岛检测的方法第44-45页
    4.4 周期性扰动法的工作原理第45-46页
    4.5 孤岛检测仿真研究第46-49页
    4.6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五章 准Z源逆变器控制单元的软硬件设计第51-63页
    5.1 控制芯片的选取第51页
    5.2 主控单元及其外围电路的设计第51-58页
        5.2.1 主控制芯片第52-53页
        5.2.2 电源电路第53-54页
        5.2.3 复位和启动电路第54-55页
        5.2.4 时钟电路第55页
        5.2.5 CAN通信电路第55-56页
        5.2.6 电压电流采集电路第56-58页
    5.3 控制单元的软件程序设计第58-60页
        5.3.1 MDK简介第58页
        5.3.2 主程序设计第58-59页
        5.3.3 CAN通讯模块设计第59-60页
    5.4 基于LabVIEW的人机交互界面模块设计第60-61页
        5.4.1 虚拟仪器及LabVIEW概述第60-61页
        5.4.2 CAN通讯程序设计第61页
    5.5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六章 系统仿真和实验验证第63-71页
    6.1 仿真模型的搭建第63-65页
        6.1.1 电路的搭建第63-64页
        6.1.2 参数的确定第64-65页
    6.2 光伏并网系统仿真研究第65-68页
        6.2.2 逆变器输出波形的仿真第66页
        6.2.3 输出电流谐波分析与仿真第66-68页
    6.3 系统的实验验证第68-69页
    6.4 本章小结第69-71页
总结与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下一篇:“传承与融合”—龙脊山庄度假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