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OT5的延庆县森林生物量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引言 | 第8-16页 |
| ·森林生物量的研究现状 | 第8-16页 |
| ·样地实测法 | 第8-11页 |
| ·直接收获法 | 第8-10页 |
| ·生物量转换因子法 | 第10页 |
| ·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 | 第10页 |
| ·小结 | 第10-11页 |
| ·遥感信息模型法 | 第11-16页 |
| ·经验模型 | 第11-12页 |
| ·半经验模型 | 第12页 |
| ·机理模型(或过程模型) | 第12-13页 |
| ·基准样地法 | 第13页 |
| ·小结 | 第13-16页 |
| 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16-18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6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页 |
|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3 研究区概况及资料收集 | 第18-22页 |
| ·研究区基本情况 | 第18-19页 |
| ·气候 | 第18-19页 |
| ·地质地貌 | 第19页 |
| ·土壤植被 | 第19页 |
| ·SPOT5遥感数据介绍 | 第19-21页 |
| ·其它资料 | 第21-22页 |
| 4 试验数据及处理 | 第22-30页 |
| ·地面数据采集与处理 | 第22-23页 |
| ·遥感图像数据预处理 | 第23-26页 |
| ·图像校正 | 第23-25页 |
| ·图像剪切 | 第25-26页 |
| ·生物量模型建立 | 第26-30页 |
| ·估测指标的选择 | 第26-27页 |
| ·提取指数值 | 第27-30页 |
| 5 生物量估测模型建立与分析 | 第30-60页 |
| ·不分树种的生物量模型拟合与检验 | 第31-36页 |
| ·不分树种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 第31-32页 |
| ·不分树种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第32页 |
| ·不分树种的主成分回归模型 | 第32-33页 |
| ·不分树种的非线性回归模型 | 第33-35页 |
| ·模型检验 | 第35-36页 |
| ·柞树生物量模型拟合与检验 | 第36-40页 |
| ·柞树10个原始因子的一元回归模型 | 第36页 |
| ·柞树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36页 |
| ·柞树主成分线性回归分析 | 第36-37页 |
| ·柞树的非线性回归模型 | 第37-39页 |
| ·模型检验 | 第39-40页 |
| ·侧柏生物量模型拟合与检验 | 第40-44页 |
| ·侧柏10个原始因子的一元回归模型 | 第40页 |
| ·侧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40-41页 |
| ·侧柏主成分线性回归分析 | 第41页 |
| ·侧柏的非线性回归模型 | 第41-43页 |
| ·模型检验 | 第43-44页 |
| ·油松生物量模型拟合与检验 | 第44-48页 |
| ·油松10个原始因子的一元回归模型 | 第44页 |
| ·油松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44-45页 |
| ·油松主成分线性回归分析 | 第45页 |
| ·油松的非线性回归模型 | 第45-47页 |
| ·模型检验 | 第47-48页 |
| ·刺槐生物量模型拟合与检验 | 第48-52页 |
| ·刺槐10个原始因子的一元回归模型 | 第48页 |
| ·刺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48-49页 |
| ·刺槐主成分线性回归分析 | 第49页 |
| ·刺槐非线性回归模型 | 第49-51页 |
| ·模型检验 | 第51-52页 |
| ·杨树生物量模型拟合与检验 | 第52-56页 |
| ·杨树10个原始因子的一元回归模型 | 第52页 |
| ·杨树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52-53页 |
| ·杨树主成分线性回归分析 | 第53页 |
| ·杨树非线性回归模型 | 第53-55页 |
| ·模型检验 | 第55-56页 |
| ·模型生物量估测与分析 | 第56-60页 |
| 6 总结与讨论 | 第60-68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本研究不足和展望 | 第61-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 个人简介 | 第74-76页 |
| 导师简介 | 第76-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