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 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1.3.1 金融视角的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1.3.2 互联网视角的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1.4 论文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1 内容结构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 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 第16-18页 |
1.5.1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 第18-28页 |
2.1 传统金融互联网化 | 第18-21页 |
2.1.1 银行业的互联网化 | 第18-19页 |
2.1.2 保险业的互联网化 | 第19-21页 |
2.1.3 证券业的互联网化 | 第21页 |
2.2 第三方支付 | 第21-23页 |
2.2.1 第三方支付的出现 | 第21-22页 |
2.2.2 第三方支付的运行与管理 | 第22-23页 |
2.3 新型互联网金融 | 第23-28页 |
2.3.1 电商金融 | 第23-25页 |
2.3.2 P2P网络贷款 | 第25-27页 |
2.3.3 众筹 | 第27-28页 |
第3章 影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 | 第28-34页 |
3.1 基础经济环境 | 第28-29页 |
3.2 传统金融业 | 第29-30页 |
3.3 互联网技术创新水平 | 第30-31页 |
3.4 风险控制水平 | 第31-32页 |
3.5 政策与监管 | 第32-34页 |
第4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34-46页 |
4.1 指标选择与体系构建 | 第34-36页 |
4.1.1 经济基础评价指标 | 第34页 |
4.1.2 金融市场评价指标 | 第34页 |
4.1.3 互联网环境评价指标 | 第34-35页 |
4.1.4 发展潜力评价指标 | 第35-36页 |
4.2 数据来源与评价模型 | 第36-38页 |
4.2.1 数据来源 | 第36页 |
4.2.2 模型评价 | 第36-38页 |
4.3 因子分析 | 第38-42页 |
4.4 主成分回归分析 | 第42-44页 |
4.5 实证结果分析与未来研究展望 | 第44-46页 |
4.5.1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4.5.2 未来研究展望 | 第45-46页 |
第5章 发展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对策建议 | 第46-49页 |
5.1 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 | 第46页 |
5.2 实现向移动互联网金融转型升级 | 第46-47页 |
5.3 促进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 第47-48页 |
5.3.1 银行业 | 第47页 |
5.3.2 证券业 | 第47-48页 |
5.3.3 保险业 | 第48页 |
5.4 完善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