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2.1 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研究 | 第13-14页 |
1.2.2 P2P小微企业贷款研究 | 第14-15页 |
1.2.3 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研究 | 第15-16页 |
1.2.4 P2P借贷成功影响因素研究 | 第16-18页 |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第2章 P2P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理论分析 | 第22-29页 |
2.1 长尾理论分析 | 第22-24页 |
2.1.1 小微企业是金融需求的长尾 | 第22-23页 |
2.1.2 互联网技术促进长尾市场需求信息甄别 | 第23页 |
2.1.3 P2P平台小微企业融资金融效应分析 | 第23-24页 |
2.2 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 | 第24-26页 |
2.2.1 P2P网络借贷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 第24-25页 |
2.2.2 P2P网络借贷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 | 第25-26页 |
2.2.3 P2P网络借贷市场中的道德风险问题 | 第26页 |
2.3 社会资本理论分析 | 第26-29页 |
2.3.1 社会资本的影响机制 | 第26-27页 |
2.3.2 社会资本对P2P小微企业贷款的影响分析 | 第27-29页 |
第3章 人人贷小微企业贷款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 | 第29-39页 |
3.1 数据来源 | 第29-30页 |
3.2 数据描述性统计 | 第30-38页 |
3.2.1 小微企业贷款借款要素信息描述性统计 | 第31-33页 |
3.2.2 小微企业贷款借款者特征信息描述性统计 | 第33-37页 |
3.2.3 小微企业贷款平台认证信息描述性统计 | 第37-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P2P小微企业贷款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39-45页 |
4.1 变量设计 | 第39-40页 |
4.2 实证模型建立 | 第40-41页 |
4.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1-45页 |
4.3.1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4.3.2 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43-45页 |
第5章 提高P2P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的建议 | 第45-50页 |
5.1 加强政府引导作用 | 第45-47页 |
5.1.1 健全P2P网络借贷的监管机制 | 第45-46页 |
5.1.2 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第46-47页 |
5.2 推进市场自律发展 | 第47-48页 |
5.2.1 明确自身金融职责 | 第47页 |
5.2.2 防范平台交易风险 | 第47-48页 |
5.2.3 发展黑名单互换技术 | 第48页 |
5.2.4 推进行业自律体系 | 第48页 |
5.3 提高借贷主体质量 | 第48-50页 |
5.3.1 强化信息披露意识 | 第48-49页 |
5.3.2 注重社会资本积累 | 第49页 |
5.3.3 培养风险投资观念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