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有色金属论文--铜论文

楚雄盆地桂花大村砂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26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3-15页
        1.1.1 选题依据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研究现状第15-22页
        1.2.1 国外砂岩型铜矿床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2 国内砂岩型铜矿床研究现状第18-19页
        1.2.3 楚雄盆地砂岩型铜矿床第19-22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2-23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1.3.2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第23页
    1.4 工作概况及完成工作量第23-26页
        1.4.1 研究工作概况第23-25页
        1.4.2 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第25-26页
第二章 地质背景第26-37页
    2.1 区域地质第26-32页
        2.1.1 地层第26页
        2.1.2 构造第26-30页
        2.1.3 岩浆岩第30-31页
        2.1.4 矿产第31-32页
    2.2 矿区地质第32-37页
        2.2.1 地层第32-34页
        2.2.2 构造第34-36页
        2.2.3 岩浆岩第36-37页
第三章 含矿岩系地层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第37-49页
    3.1 研究方法第37-38页
    3.2 含矿岩系沉积层序及特征第38-46页
        3.2.1 马头山组第38-43页
        3.2.2 江底河组第43-46页
    3.3 盆地沉积的充填型式第46-47页
        3.3.1 沉积体系和沉积相第46-47页
        3.3.2 盆地充填序列第47页
    3.4 盆地沉积与区域构造的响应关系第47-49页
第四章 矿床地质特征第49-65页
    4.1 矿体产出特征第49-52页
    4.2 矿石特征第52-59页
        4.2.1 矿石类型及组合特征第52-55页
        4.2.2 主要矿物特征第55-57页
        4.2.3 矿石组构特征第57-59页
    4.3 矿化蚀变类型及分带特征第59-64页
        4.3.1 蚀变类型及发育特征第59-60页
        4.3.2 矿化分带特征及分带模式第60-64页
    4.4 成矿阶段划分第64-65页
第五章 主要矿石矿物特征第65-80页
    5.1 概述第65-66页
    5.2 主要矿石矿物晶体结构特征第66-72页
        5.2.1 实验方法第66页
        5.2.2 XRD粉晶衍射实验结果第66-71页
        5.2.3 结果分析第71-72页
    5.3 主要矿石矿物化学成分特征第72-80页
        5.3.1 实验方法第72-73页
        5.3.2 电子探针实验结果第73-79页
        5.3.3 结果分析第79-80页
第六章 矿床成因分析第80-93页
    6.1 成矿物质来源第80-87页
        6.1.1 硫源及还原剂第80-83页
        6.1.2 含矿卤水第83-86页
        6.1.3 金属来源第86-87页
    6.2 成矿作用过程第87-93页
        6.2.1 构造和物质准备阶段第87-88页
        6.2.2 矿质搬运及沉积机制第88-89页
        6.2.3 成矿化学反应体系第89-93页
第七章 结论第93-95页
致谢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1页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01-102页
附录B:电子探针实验原始数据第102-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柴达木盆地湖泊变化趋势分析
下一篇:物联网通信技术及其在地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