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电磁屏蔽的基本原理 | 第12-13页 |
1.3 电磁屏蔽材料分类 | 第13-14页 |
1.4 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4.1 电阻型吸收剂 | 第14-15页 |
1.4.2 电介质型吸收剂 | 第15页 |
1.4.3 磁介质型吸收剂 | 第15-16页 |
1.5 纳米碳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 第16-19页 |
1.5.1 纳米碳材料的发展 | 第16-17页 |
1.5.2 纳米碳材料的应用 | 第17-19页 |
1.6 纳米Fe_3O_4粒子的制备与应用 | 第19-21页 |
1.6.1 纳米Fe_3O_4粒子的制备 | 第19-20页 |
1.6.2 纳米Fe_3O_4粒子的应用 | 第20-21页 |
1.7 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21-23页 |
1.7.1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7.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2 石墨烯负载纳米Fe_3O_4复合粒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23-43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7页 |
2.2.1 主要原料与仪器 | 第23-24页 |
2.2.2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 第24-25页 |
2.2.3 石墨烯的制备 | 第25页 |
2.2.4 石墨烯负载纳米Fe_3O_4复合粒子制备 | 第25-26页 |
2.2.5 纳米Fe_3O_4粒子的制备 | 第26-27页 |
2.3 结构表征及性能检测 | 第27-28页 |
2.3.1 傅立叶红外光谱表征(FT-IR) | 第27页 |
2.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27页 |
2.3.3 X射线衍射光谱表征(XRD) | 第27页 |
2.3.4 拉曼光谱测试(Raman) | 第27页 |
2.3.5 原子力显微镜测试(AFM) | 第27页 |
2.3.6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 | 第27页 |
2.3.7 纳米Fe_3O_4粒子负载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2.3.8 分散液稳定性测定 | 第28页 |
2.3.9 复合粒子的磁性能测定 | 第28页 |
2.3.10 直流电阻率测定 | 第28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8-42页 |
2.4.1 复合粒子的结构表征 | 第28-33页 |
2.4.2 复合粒子的微观形貌 | 第33-37页 |
2.4.3 纳米Fe_3O_4负载量分析 | 第37页 |
2.4.4 复合粒子的分散液稳定性分析 | 第37-38页 |
2.4.5 复合粒子的磁性能分析 | 第38-40页 |
2.4.6 复合粒子的电阻率分析 | 第40-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3 石墨烯负载纳米Fe_3O_4/WPU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43-63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3-46页 |
3.2.1 主要原料与仪器 | 第43-45页 |
3.2.2 WPU乳液的制备 | 第45页 |
3.2.3 膜的制备 | 第45-46页 |
3.3 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46-50页 |
3.3.1 -NCO基团含量的测定 | 第46-47页 |
3.3.2 WPU乳液固含量测定 | 第47页 |
3.3.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47页 |
3.3.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47页 |
3.3.5 复合膜的热失重测定(TGA) | 第47页 |
3.3.6 复合膜的机械性能测定 | 第47-48页 |
3.3.7 复合膜的磁性能测定 | 第48页 |
3.3.8 复合膜的电学性能测定 | 第48-49页 |
3.3.9 复合膜的电磁屏蔽性能测定 | 第49-50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0-62页 |
3.4.1 复合膜的TEM分析 | 第50-51页 |
3.4.2 复合膜的横断面SEM分析 | 第51-52页 |
3.4.3 复合膜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52-53页 |
3.4.4 复合膜的机械性能分析 | 第53页 |
3.4.5 复合膜的磁性能分析 | 第53-54页 |
3.4.6 复合膜的电学性能分析 | 第54-58页 |
3.4.7 复合膜的电磁屏蔽性能分析 | 第58-6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4 结论 | 第63-65页 |
4.1 主要结论 | 第63-64页 |
4.2 主要创新点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