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唐(618~907年)论文

唐代士人远游求仕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5页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第9-10页
    二、研究现状分析第10-14页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15页
第一章 唐代士人远游求仕的背景第15-19页
    第一节 唐代士人远游的时代背景第15-16页
    第二节 唐代士人远游的动机概况第16-19页
第二章 唐代士人远游与求举第19-47页
    第一节 唐代荐举与干谒的社会风气第19-31页
        一、士人声望及社会交往的现实影响第21-23页
        二、官方对荐举的提倡态度第23-27页
        三、诸州科考录取结果的差异第27-31页
    第二节 唐代士人的远游求举活动第31-42页
        一、李白第32-35页
        二、杜甫第35-37页
        三、白居易第37-39页
        四、韩愈第39-42页
    第三节 唐代士人的远游求举的特点第42-47页
        一、闲居京畿第42-43页
        二、漫游吴越第43-44页
        三、投亲访友第44页
        四、暮随肥马尘第44-47页
第三章 唐代士人的远游与入幕第47-63页
    第一节 唐代士人远游入幕的风气及原因第47-55页
        一、安史之乱以前第48页
        二、安史之乱以后第48-55页
    第二节 唐代士人的远游入幕活动第55-60页
        一、高适第55-56页
        二、岑参第56-57页
        三、李益第57-58页
        四、杜牧第58-59页
        五、高尚,严庄第59-60页
    第三节 唐代士人远游入幕活动的特点第60-63页
        一、幕府类型的偏重第60-61页
        二、入幕的终极目标第61页
        三、入幕的亲故背景第61页
        四、反复入幕现象第61-62页
        五、报复叛乱现象第62-63页
第四章 唐代士人远游求仕的特点及影响第63-67页
    第一节 唐代士人远游求仕的特点第63-65页
    第二节 唐代士人远游求仕的影响第65-67页
结语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致谢第75-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奁史·花木门》整理与研究
下一篇:清入关前经济类型与财政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