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1.3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1.4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第12-17页 |
1.4.1 LiCoO_2正极材料 | 第12-13页 |
1.4.2 LiNiO_2正极材料 | 第13-14页 |
1.4.3 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 | 第14页 |
1.4.4 LiMn_2O_4正极材料 | 第14-15页 |
1.4.5 LiFePO_4正极材料 | 第15-16页 |
1.4.6 Li_2FeSiO_4正极材料 | 第16-17页 |
1.5 高电位(5V)尖晶石型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 | 第17-25页 |
1.5.1 LiNi_(0.5)Mn_(1.5)O_4的研究背景 | 第17页 |
1.5.2 LiNi_(0.5)Mn_(1.5)O_4的结构以及面临的问题 | 第17-18页 |
1.5.3 尖晶石型LiNi_(0.5)Mn_(1.5)O_4的合成方法 | 第18-20页 |
1.5.4 LiNi_(0.5)Mn_(1.5)O_4的体相掺杂改性 | 第20-23页 |
1.5.5 LiNi_(0.5)Mn_(1.5)O_4的表面包覆改性 | 第23页 |
1.5.6 特殊形貌 | 第23-24页 |
1.5.7 电解液添加剂 | 第24-25页 |
1.6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实验原料及测试方法 | 第26-30页 |
2.1 实验试剂与实验设备 | 第26-27页 |
2.2 正极材料的分析表征方法 | 第27-30页 |
2.2.1 X射线衍射(XRD, X-ray diffraction) | 第27-28页 |
2.2.2 扫描电镜 (SEM) | 第28页 |
2.2.3 能谱仪(EDS) | 第28页 |
2.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柠檬酸络合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 5 V高电位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 | 第30-48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正极材料的制备 | 第30-31页 |
3.3 合成条件的优化 | 第31-47页 |
3.3.1 柠檬酸与锂的摩尔比 | 第31-34页 |
3.3.2 硝酸根的影响 | 第34页 |
3.3.3 烧结温度的影响 | 第34-38页 |
3.3.4 烧结时间的影响 | 第38-42页 |
3.3.5 退火过程 | 第42-44页 |
3.3.6 滴加氨水速率 | 第44-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Er~(3+)掺杂 5 V高电位正极材料LiNi_(0.5)Mn_(1.5)O_4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8-61页 |
4.1 引言 | 第48-49页 |
4.2 掺杂正极材料的制备 | 第49-5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9页 |
4.3.1 LiNi_(0.5)Mn_(1.5-x)ErxO_4材料的结构分析 | 第50-51页 |
4.3.2 LiNi_(0.5)Mn_(1.5-x)ErxO_4材料的SEM分析 | 第51页 |
4.3.3 LiNi_(0.5)Mn_(1.5-x)ErxO_4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1-57页 |
4.3.4 Er~(3+)掺杂前后循环伏安测试 | 第57-58页 |
4.3.5 Er~(3+)掺杂前后的交流阻抗谱测试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