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理论论文--绘画评论、欣赏论文

公共空间中的绘画艺术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综述第9-15页
    1.1 公共空间的概念第9-10页
    1.2 公共空间与绘画艺术及其功能第10-11页
    1.3 绘画介入公共空间的功能第11-12页
    1.4 绘画介入公共空间的观念与方法第12-15页
        1.4.1 绘画介入公共空间的观念第12-13页
        1.4.2 绘画介入公共空间的方法第13-15页
第2章 公共空间与绘画的历史回溯第15-39页
    2.1 国外古代公共空间中的绘画第15-29页
        2.1.1 拉斯科、阿尔塔米拉的洞窟壁画第15-18页
        2.1.2 古罗马公共性建筑中的绘画第18-21页
        2.1.3 中世纪教堂中的绘画第21-23页
        2.1.4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公共空间中的壁画第23-27页
        2.1.5 十七、十八世纪法国绘画的公共领域第27-28页
        2.1.6 绘画介入公共空间的场域性分析以及绘画介入空间的观念与方法第28-29页
    2.2 中国古代公共空间中的绘画第29-39页
        2.2.1 宗教空间中绘画——石窟壁画,寺观壁画第29-34页
        2.2.2 建筑空间中绘画——照壁,门神第34-37页
        2.2.3 绘画介入公共空间的场域性分析以及作品介入的观念与方法第37-39页
第3章 外国现代公共空间的绘画第39-63页
    3.1 绘画对现代公共空间的介入(绪论)第39-44页
        3.1.1 新艺术运动的背景第39-40页
        3.1.2 新艺术运动的绘画与建筑第40-41页
        3.1.3 新艺术运动的代表艺术家及创作的观念第41-42页
        3.1.4 作品对公共空间介入的场域性分析以及介入公共空间的观念与方法第42-44页
    3.2 费城城市壁画第44-50页
        3.2.1 费城壁画的背景第44页
        3.2.2 费城壁画的代表艺术家以及创作观念第44-45页
        3.2.3 壁画作品的场域性的分析以及介入公共空间的观念与方法第45-50页
    3.3 墨西哥壁画第50-58页
        3.3.1 墨西哥壁画运动的背景第50-51页
        3.3.2 墨西哥壁画运动的代表艺术家以及创作观念第51-53页
        3.3.3 壁画作品的场域性的分析以及介入的观念与方法第53-58页
    3.4 美国街头涂鸦第58-63页
        3.4.1 美国街头涂鸦的背景第58-59页
        3.4.2 美国街头涂鸦作品的场域性第59-61页
        3.4.3 美国街头涂鸦的创作动机及作品风格第61-62页
        3.4.4 美国街头涂鸦介入公共空间的观念与方法第62-63页
第4章 中国现代公共空间的绘画第63-90页
    4.1 绘画对现代公共空间的介入(绪论)第63页
    4.2 首都机场壁画第63-71页
        4.2.1 首都机场壁画的创作背景第64-65页
        4.2.2 首都机场壁画的场域性的分析第65-66页
        4.2.3 首都机场壁画创作与设置第66-69页
        4.2.4 机场壁画的设置观念与方法第69-71页
    4.3 人民大会堂中的壁画第71-79页
        4.3.1 人民大会堂场域性分析第71-73页
        4.3.2 人民大会堂中的壁画的创作动机第73-76页
        4.3.3 人民大会堂壁画的设置观念与方法第76-79页
    4.4 北京地铁壁画第79-90页
        4.4.1 北京地铁壁画的场域性分析第80页
        4.4.2 北京地铁壁画创作的动机及作品第80-87页
        4.4.3 地铁壁画设置观念与方法第87-90页
第5章 作为绘画介入公共空间的原则与评鉴标准第90-94页
    5.1 作为绘画介入公共空间的原则第90-92页
        5.1.1 创作动机、目的与场所需要的对应性第90-91页
        5.1.2 设置观念方法与效应的统一性第91-92页
    5.2 作为绘画介入公共空间的评鉴标准第92-94页
        5.2.1 社会属性职能-动机、目的达到预期效果第92-93页
        5.2.2 环境属性职能-提升了空间的品质和个性第93页
        5.2.3 文化属性职能-提升公众的文化品味和艺术修养第93-94页
结论第94-97页
参考文献第97-9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9-101页
附录第101-103页
致谢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油画创作中自我意识艺术表现研究--结合油画《看见》的创作与实践
下一篇:论水彩画中光影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