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介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10-15页 |
(一)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内涵定位 | 第10-11页 |
(二)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产生背景 | 第11页 |
(三)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制度价值 | 第11-13页 |
1. 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维护社会稳定 | 第11-12页 |
2. 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理念,防范冤假错案 | 第12页 |
3. 实现刑事案件繁简分流,提高诉讼效率 | 第12-13页 |
4. 彰显现代司法宽容精神,促进刑罚轻缓化 | 第13页 |
(四)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制度缺陷 | 第13-15页 |
1. 扩大无辜者被定罪的风险 | 第13页 |
2. 强化口供在刑事诉讼的地位 | 第13-14页 |
3. 削弱程序的公正性 | 第14页 |
4. 动摇实质真实的诉讼理念 | 第14-15页 |
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律师介入的作用分析 | 第15-17页 |
(一) 保障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 | 第15-16页 |
(二) 保障被追诉人的辩护权 | 第16页 |
(三) 保证程序公正以及法官对案件的实质审查 | 第16-17页 |
(四) 实现司法权力平衡制约 | 第17页 |
三、律师介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遇到的困境 | 第17-23页 |
(一) 律师权利保障不足 | 第18-19页 |
(二) 律师辩护质量不高 | 第19-20页 |
(三) 有效辩护缺乏判定标准 | 第20页 |
(四) 法律帮助与辩护认识混淆 | 第20-22页 |
(五) 缺乏值班律师统一准入门槛 | 第22页 |
(六) 缺乏长效的值班机制 | 第22-23页 |
四、相关制度中律师介入方式的域外考察 | 第23-29页 |
(一) 强制辩护制度 | 第23-25页 |
1. 英美法系国家 | 第23-24页 |
2. 大陆法系国家 | 第24页 |
3. 比较与借鉴 | 第24-25页 |
(二) 值班律师制度 | 第25-27页 |
1. 英美法系国家 | 第25-26页 |
2. 大陆法系国家 | 第26页 |
3. 比较与借鉴 | 第26-27页 |
(三) 公设辩护人制度 | 第27-29页 |
1. 英美法系国家 | 第27-28页 |
2. 大陆法系国家(地区) | 第28页 |
3. 比较与借鉴 | 第28-29页 |
五、律师介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完善路径 | 第29-36页 |
(一) 合理界定律师与被追诉人的关系 | 第29-30页 |
(二) 充分保障认罪认罚案件中律师的诉讼权利 | 第30-31页 |
(三) 强化律师辩护的有效性与职业素养 | 第31-33页 |
(四) 明确值班律师准入条件与诉讼身份 | 第33页 |
(五) 探索建立认罪认罚从宽强制辩护制度 | 第33-34页 |
(六) 探索建立公设辩护人制度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