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第10-41页 |
一、上皮-间质转换的研究进展 | 第10-21页 |
(一)上皮-间质转换简介 | 第10-14页 |
(二)EMT的调控机制 | 第14-21页 |
二、EMT与乳腺癌的关系 | 第21-27页 |
(一)EMT与临床乳腺癌样本的关系 | 第22-23页 |
(二)EMT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 | 第23-25页 |
(三)EMT与乳腺癌干细胞的关系 | 第25-27页 |
三、细胞衰老 | 第27-33页 |
(一)细胞衰老简介 | 第27-28页 |
(二)细胞衰老的抑癌作用 | 第28-31页 |
(三)细胞衰老与EMT的相关性 | 第31-33页 |
四、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1的研究进展 | 第33-39页 |
(一)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s家族简介 | 第33-35页 |
(二)PRMT1简介 | 第35-38页 |
(三)PRMT1和乳腺癌的关系 | 第38-39页 |
五、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39-41页 |
(一)立题依据 | 第39页 |
(二)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39-41页 |
第二部分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1-61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41-45页 |
(一)实验仪器 | 第41-42页 |
(二)试剂 | 第42-43页 |
(三)试剂盒 | 第43页 |
(四)抗体 | 第43-44页 |
(五)质粒 | 第44-45页 |
(六)细胞系 | 第45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45-61页 |
Ⅰ、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 | 第45-54页 |
(一)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45-46页 |
(二)干涉质粒的构建 | 第46页 |
(三) 质粒提取 | 第46-47页 |
(四)总RNA提取、反转录和Real-time PCR | 第47-49页 |
(五)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 第49-51页 |
(六)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 | 第51页 |
(七)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 IP) | 第51-54页 |
Ⅱ、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 | 第54-60页 |
(一) 细胞培养 | 第54页 |
(二) 细胞瞬时转染 | 第54-55页 |
(三) 慢病毒的包装和侵染 | 第55-56页 |
(四)细胞划痕实验 | 第56页 |
(五)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 | 第56页 |
(六)明胶酶谱实验 | 第56-58页 |
(七)MTT细胞活性检测 | 第58页 |
(八)Brd U掺入实验 | 第58页 |
(九)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实验 | 第58-59页 |
(十)乳腺微球体(mammosphere)形成实验 | 第59页 |
(十一)流式细胞术 | 第59-60页 |
Ⅲ、临床病理及活体实验 | 第60页 |
(一)体外小鼠转移实验 | 第60页 |
(二)冰冻切片制作 | 第60页 |
(三)苏木精-伊红染色(HE) | 第60页 |
Ⅳ、统计分析 | 第60-61页 |
第三部分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1-81页 |
一、过表达PRMT1诱导乳腺癌细胞发生EMT | 第61-65页 |
(一)PRMT1在转移能力强的乳腺癌细胞系中高表达 | 第61页 |
(二)过表达PRMT1诱导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发生EMT | 第61-64页 |
(三)干涉PRMT1部分逆转EMT | 第64-65页 |
二、PRMT1促进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 第65-70页 |
(一)过表达PRMT1增强MCF10A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 第65-67页 |
(二)干涉PRMT1减弱乳腺癌细胞在细胞水平及小鼠体内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 第67-70页 |
三、PRMT1诱导的EMT使MCF10A细胞获得干细胞特性 | 第70-71页 |
四、干涉PRMT1使乳腺癌细胞生长停滞并衰老 | 第71-75页 |
(一)干涉PRMT1使乳腺癌细胞生长停滞 | 第71-73页 |
(二)干涉PRMT1使乳腺癌细胞衰老 | 第73-75页 |
五、PRMT1通过组蛋白H4R3非对称性二甲基化修饰调控ZEB1的表达 | 第75-77页 |
(一)PRMT1与ZEB1的表达正相关 | 第75-76页 |
(二)PRMT1通过H4R3me2as修饰激活ZEB1的表达 | 第76-77页 |
六、ZEB1对PRMT1所介导的EMT及其相关功能是必需的 | 第77-81页 |
(一)ZEB1对PRMT1所介导的EMT过程是必需的 | 第77-78页 |
(二)ZEB1对PRMT1所介导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是必需的 | 第78-79页 |
(三)干涉ZEB1影响PRMT1所介导的干细胞特性 | 第79-81页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81-84页 |
一、PRMT1V1和PRMT1V2调控机制的不同 | 第81页 |
二、PRMT1调控EMT的其他机制 | 第81-82页 |
三、PRMT1的下调所诱导的细胞衰老 | 第82页 |
四、PRMT1连接EMT与细胞衰老 | 第82-83页 |
五、PRMT1所诱导的干细胞特性 | 第83-84页 |
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 第84-85页 |
一、主要结论 | 第84页 |
二、创新点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106页 |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 第106-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