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监测论文--水质监测论文

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挥发酚的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酚的产生和排放第10-11页
        1.1.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产生和排放第10页
        1.1.2 酚的产生和排放第10-11页
    1.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挥发酚的危害第11-12页
        1.2.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危害第11-12页
        1.2.2 挥发酚的危害第12页
    1.3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分析方法第12-14页
        1.3.1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第12-13页
        1.3.2 水相直接显色分光光度法第13页
        1.3.3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第13页
        1.3.4 色谱法第13页
        1.3.5 流动注射分析法第13-14页
    1.4 挥发酚的主要分析方法第14-15页
        1.4.1 4-氨基安替比林光度法第14页
        1.4.2 溴化容量法第14-15页
        1.4.3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第15页
        1.4.4 气相色谱法第15页
    1.5 常用的流动分析法第15-16页
        1.5.1 流动注射分析法(flow injection analysis,FIA)第15-16页
        1.5.2 连续流动分析法(continuous flow analysis,CFA)第16页
        1.5.3 顺序注射分析法(sequent injection analysis,SIA)第16页
    1.6 选题思路第16-19页
第二章 CFA法分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改进及验证第19-31页
    2.1 问题的提出第19页
    2.2 拟采取的改进措施第19-21页
    2.3 改进后的分析准备第21-23页
        2.3.1 分析原理第21页
        2.3.2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第21页
        2.3.3 样品干扰及消除第21页
        2.3.4 主要实验仪器第21页
        2.3.5 主要实验试剂第21-22页
        2.3.6 实验仪器条件与实验流程第22-23页
    2.4 改进后的效果验证第23-31页
        2.4.1 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第23-25页
        2.4.2 方法检出限第25-26页
        2.4.3 准确度和精密度的验证第26-27页
        2.4.4 实际水样比对(回收率)第27-30页
        2.4.5 结果总结第30-31页
第三章 CFA法分析挥发酚的改进及验证第31-53页
    3.1 问题的提出第31页
    3.2 拟采取的改进措施第31页
    3.3 改进后的分析准备第31-44页
        3.3.1 分析原理第31页
        3.3.2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第31-32页
        3.3.3 样品干扰及消除第32页
        3.3.4 主要实验仪器第32页
        3.3.5 主要实验试剂第32-33页
        3.3.6 实验仪器条件与实验流程第33-44页
    3.4 改进后的效果验证第44-50页
        3.4.1 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第44-45页
        3.4.2 方法检出限第45-46页
        3.4.3 准确度和精密度的验证第46-47页
        3.4.4 实际水样比对(回收率)第47-50页
        3.4.5 结果总结第50页
    3.5 无人值守程序运行效果分析第50-53页
第四章 结论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作者简历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完善
下一篇:工业集中区内居民小区恶臭污染成因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