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钻井工程论文--钻井工艺论文--定向钻井论文

延长页岩气小井眼水平井钻井设计控制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18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7-8页
    1.2 国内外小井眼水平井研究现状第8-14页
        1.2.1 国外小井眼水平井开发页岩气现状第8-11页
        1.2.2 国内小井眼水平井开发页岩气现状第11-14页
    1.3 南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页岩特征第14-16页
    1.4 “互联网+石油”第16-17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小井眼水平井井眼轨道优化设计第18-30页
    2.1 延页平1井基本情况第18-19页
    2.2 井身剖面设计第19-20页
    2.3 造斜点和造斜率的优化设计第20页
    2.4 “双增”五段式水平井井眼轨道设计第20-22页
    2.5 “三增”五段式水平井井眼轨道设计第22-24页
    2.6 延页平1井井眼轨道优化设计结果与实际对比第24-30页
        2.6.1 延页平1井基本设计要求第24页
        2.6.2 四种设计方案第24-27页
        2.6.3 各种设计方案摩阻扭矩对比第27-30页
第3章 小井眼水平井井身结构优化设计第30-38页
    3.1 延页平1井基本地质信息第30-31页
    3.2 小井眼水平井六个设计系数的确定第31-32页
        3.2.1 抽吸压力系数S_b和激动压力系数S_g第31页
        3.2.2 地层破裂压力安全系数S_f第31-32页
        3.2.3 井涌允值S_K第32页
        3.2.4 正常、异常地层压差允值△p_N、△p_A第32页
        3.2.5 六个参考系数设计结果第32页
    3.3 必封点的确定第32-33页
    3.4 小井眼各层套管下深的计算第33-38页
        3.4.1 延页平1井临井资料第33-34页
        3.4.2 自下而上设计的理论依据第34-36页
        3.4.3 小井眼井身结构设计结果第36-38页
第4章 小井眼水平井钻速预测与对比第38-52页
    4.1 机械比能的定义与模型发展历史第38-42页
        4.1.1 Pessier模型第38-39页
        4.1.2 Dupriest、Cherif、Amadi模型第39页
        4.1.3 水力机械比能模型第39-42页
    4.2 各类MSE模型的应用与评价第42-43页
    4.3 机械比能钻速预测参数计算第43-49页
        4.3.1 钻头扭矩的计算方法第44-45页
        4.3.2 滑动摩擦系数计算方法第45页
        4.3.3 岩石三轴抗压强度的计算方法第45-46页
        4.3.4 岩石内摩擦角计算方法第46-47页
        4.3.5 钻头机械效率的估值方法第47页
        4.3.6 单轴抗压强度求取方法第47-49页
    4.4 小井眼水平井钻速预测结果第49-52页
第5章 移动钻井工作室设计研究第52-71页
    5.1 钻井现场移动办公的优势第53-54页
    5.2 设计与开发过程第54-67页
        5.2.1 需求分析第54-58页
        5.2.2 开发语言和平台第58-59页
        5.2.3 开发过程第59-67页
    5.3 使用说明第67-71页
第6章 结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特低)渗透油藏表面活性剂驱适应性评价
下一篇:常规测井曲线裂缝识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