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仪表、航空设备、飞行控制与导航论文--电气设备论文

电励磁双凸极电机非线性建模研究与实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注释表第14-15页
缩略词第15-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5页
    1.1 引言第16页
    1.2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6-17页
    1.3 双凸极电机发展历程第17-20页
        1.3.1 永磁双凸极电机第18-19页
        1.3.2 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第19-20页
        1.3.3 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第20页
    1.4 磁阻类电机建模的研究现状第20-24页
        1.4.1 SRM建模研究现状第21-22页
        1.4.2 WEDSM建模研究现状第22-24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第二章 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的结构与原理第25-38页
    2.1 引言第25页
    2.2 WEDSM本体结构及内部电感第25-26页
    2.3 WEDSM数学模型第26-29页
        2.3.1 电动机数学模型第26-28页
        2.3.2 发电机数学模型第28-29页
    2.4 WEDSM电动工作原理及多种控制策略第29-35页
        2.4.1 三状态标准角度控制策略(SAC)第29-30页
        2.4.2 三状态提前角度控制策略(AAC)第30-32页
        2.4.3 六状态控制策略(TPSS)第32页
        2.4.4 九状态控制策略(TPNS)第32-34页
        2.4.5 十二状态控制策略(TPTS)第34-35页
    2.5 WEDSM发电工作原理第35-37页
    2.6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电感建模研究第38-53页
    3.1 引言第38-39页
    3.2 电枢绕组自感和电枢绕组与励磁绕组间互感建模第39-44页
        3.2.1 电枢绕组自感的建模第39-41页
        3.2.2 电枢绕组与励磁绕组间互感的建模第41-43页
        3.2.3 电感模型仿真验证第43-44页
    3.3 电枢绕组自感和电枢绕组与励磁绕组间互感优化建模第44-49页
        3.3.1 电枢绕组自感的优化建模第44-46页
        3.3.2 电枢绕组与励磁绕组间互感的优化建模第46-48页
        3.3.3 电感模型仿真验证第48-49页
    3.4 励磁绕组自感建模第49-51页
    3.5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四章 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电动及发电系统建模研究第53-68页
    4.1 引言第53页
    4.2 电磁转矩建模第53-56页
        4.2.1 相转矩建模第53-55页
        4.2.2 齿槽转矩建模第55-56页
    4.3 电动系统建模及其仿真分析验证第56-64页
        4.3.1 电动系统建模第56-60页
        4.3.2 电动控制策略仿真分析第60-64页
    4.4 发电系统建模及其实验验证第64-66页
    4.5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五章 系统软硬件设计第68-80页
    5.1 引言第68页
    5.2 WEDSM电动系统硬件设计第68-75页
        5.2.1 WEDSM本体及实验平台第68-69页
        5.2.2 主功率电路及驱动电路第69-70页
        5.2.3 检测及调理电路设计第70-72页
        5.2.4 霍尔位置传感器校准第72页
        5.2.5 AD7656及GAL设计第72-75页
    5.3 软件设计第75-76页
        5.3.1 资源分配第75-76页
        5.3.2 软件流程第76页
    5.4 电动控制策略实验第76-79页
    5.5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0-81页
    6.1 全文总结第80页
    6.2 后期工作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致谢第85-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飞机振动传感器校准装置的研制
下一篇:DIMA航电系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