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第一部分 综述 | 第14-30页 |
1.1 双胍基的潜在抗肿瘤作用 | 第14-16页 |
1.1.1 双胍类抗糖尿病药物的抗肿瘤作用 | 第14-15页 |
1.1.2 双胍基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 | 第15-16页 |
1.1.3 胍基的穿膜作用 | 第16页 |
1.2 偶联/修饰蛋白载体的研究进展 | 第16-23页 |
1.2.1 偶联/修饰蛋白的方法 | 第17-19页 |
1.2.2 偶联/修饰蛋白的设计思路 | 第19-23页 |
1.2.3 偶联度评价方法 | 第23页 |
1.3 尼达尼布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 第23-30页 |
1.3.1 基本信息 | 第24-25页 |
1.3.2 荷瘤动物体内抑瘤效果 | 第25-27页 |
1.3.3 抗肿瘤机制研究 | 第27-28页 |
1.3.4 药动学研究 | 第28-30页 |
第二部分 处方前研究 | 第30-39页 |
2.1 实验仪器和材料 | 第30-31页 |
2.1.1 仪器 | 第30页 |
2.1.2 药品与试剂 | 第30-31页 |
2.2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建立 | 第31-35页 |
2.2.1 全波长扫描 | 第31页 |
2.2.2 介质的配制 | 第31-32页 |
2.2.3 紫外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2页 |
2.2.4 精密度试验 | 第32-34页 |
2.2.5 溶液稳定性考察 | 第34-35页 |
2.3 平衡溶解度的测定 | 第35-36页 |
2.4 含量测定方法 | 第36-38页 |
2.4.1 包封率、载药浓度测定方法 | 第36页 |
2.4.2 含量测定方法学验证 | 第36-38页 |
2.5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部分 双胍基偶联牛血清白蛋白的制备及其性质考察 | 第39-53页 |
3.1 实验仪器和材料 | 第39-41页 |
3.1.1 仪器 | 第39-40页 |
3.1.2 药品与试剂 | 第40-41页 |
3.1.3 溶液配制 | 第41页 |
3.2 对双胍基苯甲酸(DP)的合成与表征 | 第41-45页 |
3.2.1 DP合成 | 第41-42页 |
3.2.2 DCDA-PABA表征 | 第42-45页 |
3.3 偶联双胍基白蛋白(DCDA-PABA-BSA)合成与表征 | 第45-52页 |
3.3.1 DCDA-PABA-BSA的合成 | 第45页 |
3.3.2 紫外分光光度法估算偶联度 | 第45-46页 |
3.3.3 反应单因素考察 | 第46-48页 |
3.3.4 偶联蛋白表征 | 第48-51页 |
3.3.5 偶联蛋白性质考察 | 第51-52页 |
3.4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部分 纳米粒的制备及载药研究 | 第53-61页 |
4.1 实验仪器和材料 | 第53-54页 |
4.1.1 仪器 | 第53页 |
4.1.2 药品与试剂 | 第53-54页 |
4.2 载药纳米粒(NDNB-DP-BSANPs)制备方法 | 第54-55页 |
4.2.1 载NDNB偶联蛋白纳米载体的制备 | 第54页 |
4.2.2 载NDNB偶联蛋白纳米载体的外观性状 | 第54-55页 |
4.3 单因素考察 | 第55-57页 |
4.3.1 偶联蛋白浓度 | 第55页 |
4.3.2 药物投料量 | 第55-56页 |
4.3.3 孵化时间 | 第56-57页 |
4.4 载药纳米粒表征 | 第57-59页 |
4.4.1 最优处方工艺制备 | 第57页 |
4.4.2 粒径、电位 | 第57-58页 |
4.4.3 载药浓度及包封率、载药量 | 第58页 |
4.4.4 电镜图(载药纳米粒) | 第58页 |
4.4.5 载药纳米粒溶液稳定性 | 第58-59页 |
4.5 体外释放 | 第59-60页 |
4.6 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部分 体内药物动力学考察 | 第61-69页 |
5.1 实验仪器和材料 | 第61-62页 |
5.1.1 仪器 | 第61页 |
5.1.2 药品与试剂 | 第61-62页 |
5.1.3 实验动物 | 第62页 |
5.2 体内药动学 | 第62-68页 |
5.2.1 色谱系统与色谱条件 | 第62页 |
5.2.2 溶液配制 | 第62-63页 |
5.2.3 血浆样品处理方法 | 第63页 |
5.2.4 方法学考察 | 第63-66页 |
5.2.5 大鼠体内给药 | 第66-67页 |
5.2.6 非隔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 | 第67-68页 |
5.3 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部分 体内抗肿瘤模型的药效学研究及细胞实验 | 第69-78页 |
6.1 实验仪器和材料 | 第69-70页 |
6.1.1 仪器 | 第69页 |
6.1.2 药品与试剂 | 第69-70页 |
6.1.3 实验动物及细胞 | 第70页 |
6.2 体内抗肿瘤药效实验 | 第70-75页 |
6.2.1 溶液配制 | 第70-71页 |
6.2.2 肿瘤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 第71页 |
6.2.3 荷瘤模型小鼠给药 | 第71页 |
6.2.4 抑瘤效果评价 | 第71-75页 |
6.3 细胞增殖存活率测定(MTT法) | 第75-77页 |
6.4 小结 | 第77-78页 |
全文总结 | 第78-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硕士在读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