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1.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第12-19页 |
1.1.1 生物传感器的定义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原理 | 第13页 |
1.1.3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 第13-14页 |
1.1.4 电化学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第14页 |
1.1.5 电化学酶传感器的分类 | 第14页 |
1.1.6 酶的固定化方法 | 第14-15页 |
1.1.7 电化学DNA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1.1.8 DNA在基底材料上的固定方法 | 第16-17页 |
1.1.9 电化学DNA传感器的表征 | 第17页 |
1.1.10 电化学DNA传感器中的杂交指示方法 | 第17-18页 |
1.1.11 电化学DNA传感器的研究展望 | 第18-19页 |
1.1.1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应用 | 第19页 |
1.2 纳米材料及其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9-23页 |
1.2.1 纳米材料的定义及特性 | 第19-20页 |
1.2.2 纳米材料分类 | 第20-22页 |
1.2.3 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1.3 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 | 第23-27页 |
1.3.1 氧化石墨的结构与性质 | 第23页 |
1.3.2 石墨烯的结构及性质 | 第23页 |
1.3.3 石墨烯的功能化 | 第23-25页 |
1.3.4 石墨烯复合材料分类 | 第25-26页 |
1.3.5 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在电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1.4 本论文的思路和目的 | 第27-28页 |
第二章 辣根过氧化物酶在Co_3O_4-GR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与电催化行为 | 第28-40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9-30页 |
2.1.1 仪器与试剂 | 第29页 |
2.1.2 电极的制备 | 第29-30页 |
2.1.3 实验方法 | 第30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0-38页 |
2.2.1 纳米材料的SEM图 | 第30页 |
2.2.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 | 第30-31页 |
2.2.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图 | 第31-32页 |
2.2.4 交流阻抗谱图 | 第32-33页 |
2.2.5 HRP的直接电化学 | 第33-34页 |
2.2.6 扫速对HRP的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 第34-35页 |
2.2.7 pH对HRP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 第35-36页 |
2.2.8 HRP修饰电极的电催化性质 | 第36-38页 |
2.2.9 Nafion/HRP/Co_3O_4-GR/CILE的分析应用 | 第38页 |
2.2.10 Nafion/HRP/Co_3O_4-GR/CILE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 第3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辣根过氧化物酶在二硫化钼纳米片修饰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与电催化 | 第40-50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3.1.1 仪器与试剂 | 第41页 |
3.1.2 Nafion/HRP/MoS_2/CILE的制备 | 第41-42页 |
3.1.3 实验方法 | 第42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2-49页 |
3.2.1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42页 |
3.2.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 | 第42-43页 |
3.2.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图 | 第43-44页 |
3.2.4 交流阻抗谱图 | 第44页 |
3.2.5 HRP在不同的修饰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 | 第44-45页 |
3.2.6 扫速对HRP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 第45-46页 |
3.2.7 pH对HRP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 第46-47页 |
3.2.8 修饰电极的电催化性能 | 第47-48页 |
3.2.9 Nafion/HRP/MoS_2/CILE的分析应用 | 第48-49页 |
3.2.10 Nafion/HRP/MoS_2/CILE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 第4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肌红蛋白在羧基化石墨烯修饰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与电催化行为 | 第50-60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51-52页 |
4.1.1 仪器与试剂 | 第51页 |
4.1.2 电极的制备 | 第51-52页 |
4.1.3 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 第52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2-59页 |
4.2.1 修饰电极的SEM图 | 第52页 |
4.2.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 | 第52-53页 |
4.2.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图 | 第53页 |
4.2.4 交流阻抗谱图 | 第53-54页 |
4.2.5 Mb在修饰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 | 第54-55页 |
4.2.6 扫速对Mb的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 第55-56页 |
4.2.7 pH对Mb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 第56-57页 |
4.2.8 Mb修饰电极的电催化性质 | 第57-58页 |
4.2.9 Nafion/Mb-G-COOH/CILE对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58页 |
4.2.10 修饰电极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 第58-5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基于纳米金颗粒和壳聚糖-石墨烯复合膜的电化学DNA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 第60-70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61-64页 |
5.1.1 仪器与试剂 | 第61-62页 |
5.1.2 CTS-GR/AuNPs/CILE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62-63页 |
5.1.3 电化学DNA传感器的制备 | 第63页 |
5.1.4 电化学检测 | 第63页 |
5.1.5 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序列的PCR扩增 | 第63-64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64-69页 |
5.2.1 不同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表征 | 第64-65页 |
5.2.2 MB在不同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 第65-66页 |
5.2.3 电化学DNA传感器的选择性 | 第66-67页 |
5.2.4 电化学DNA传感器的灵敏度 | 第67-68页 |
5.2.5 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序列PCR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68-6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基于电化学还原部分氧化石墨烯和纳米金颗粒复合修饰电极的电化学DNA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 第70-81页 |
6.1 实验部分 | 第71-74页 |
6.1.1 仪器与试剂 | 第71-72页 |
6.1.2 p-RGO/AuNPs/CILE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72页 |
6.1.3 电化学DNA传感器的制备 | 第72-73页 |
6.1.4 指示剂的嵌入与电化学检测 | 第73页 |
6.1.5 李斯特氏菌基因的提取及PCR扩增实验 | 第73-74页 |
6.2 结果与讨论 | 第74-80页 |
6.2.1 p-RGO的表征 | 第74-75页 |
6.2.2 不同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表征 | 第75-76页 |
6.2.3 MB在不同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 第76-77页 |
6.2.4 电化学DNA传感器的选择性 | 第77-78页 |
6.2.5 电化学DNA传感器的灵敏度 | 第78-79页 |
6.2.6 李斯特氏菌hly基因序列的PCR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79-80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6页 |
结论 | 第96-97页 |
附录:论文中使用的缩略词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题录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