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0-11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基于位置服务中的位置及轨迹隐私保护 | 第22-30页 |
2.1 基于位置及轨迹隐私保护常见模型 | 第22-24页 |
2.2 位置隐私保护的基本方案 | 第24-26页 |
2.3 轨迹发布中基于假轨迹的轨迹隐私保护方案概述 | 第26-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轨迹服务中的假轨迹识别方案 | 第30-38页 |
3.1 基本概念 | 第31-32页 |
3.2 攻击模型及隐私度量标准 | 第32-33页 |
3.2.1 攻击模型 | 第32页 |
3.2.2 隐私度量标准 | 第32-33页 |
3.3 攻击方案 | 第33-37页 |
3.3.1 时间可达性识别 | 第34-35页 |
3.3.2 出入度识别 | 第35-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轨迹发布中基于时空关联的假轨迹隐私保护方案 | 第38-46页 |
4.1 相关知识 | 第38-39页 |
4.2 假轨迹生成方案设计 | 第39-43页 |
4.2.1 初始准备阶段 | 第40页 |
4.2.2 假轨迹生成阶段 | 第40-41页 |
4.2.3 假轨迹检验阶段 | 第41-43页 |
4.3 安全性分析 | 第43-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实验仿真与分析 | 第46-54页 |
5.1 实验数据及平台 | 第46-47页 |
5.2 轨迹服务中的假轨迹识别方案实验分析 | 第47-50页 |
5.2.1 时间可达性识别效果评估 | 第47-48页 |
5.2.2 出入度识别效果评估 | 第48-49页 |
5.2.3 识别效果综合评估 | 第49-50页 |
5.3 假轨迹隐私保护方案实验分析 | 第50-52页 |
5.3.1 轨迹数量k对轨迹泄露概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5.3.2 轨迹数量k对轨迹相似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5.3.3 轨迹数量k对方案执行时间的影响 | 第5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总结 | 第54-55页 |
6.2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