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0页 |
缩略词简表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引言 | 第14-15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5-22页 |
1.2.1 阿尔茨海默症及发病机制简介 | 第15-16页 |
1.2.2 糖尿病、高糖饮食与AD的联系 | 第16-17页 |
1.2.3 高纤维膳食与认知功能的研究 | 第17-18页 |
1.2.4 肠道菌群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第18-20页 |
1.2.5 AD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3 课题设计及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1.3.1 提出假说及设计课题 | 第22-23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不同饮食对AD小鼠病情和体内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 | 第25-45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25-27页 |
2.2.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2.2.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6-27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7-34页 |
2.3.1 实验动物 | 第27页 |
2.3.2 动物分组和不同饮食干预 | 第27-28页 |
2.3.3 行为学评价 | 第28-29页 |
2.3.4 腹腔葡萄糖和胰岛素耐受测试 | 第29页 |
2.3.5 ELISA法测血浆炎症因子、胰岛素和LBP浓度 | 第29-30页 |
2.3.6 组织样本的制备 | 第30页 |
2.3.7 脑组织切片的Aβ 免疫组化 | 第30页 |
2.3.8 Western blotting检测可溶性Aβ 蛋白 | 第30-32页 |
2.3.9 RT-qPCR测屏障通透性相关蛋白表达 | 第32-34页 |
2.4 统计学分析 | 第34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34-43页 |
2.5.1 不同组之间的体重增长比较 | 第34-35页 |
2.5.2 高糖组和高纤维组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 第35-37页 |
2.5.3 高糖饮食导致APP/PS1鼠大脑Aβ 斑块和蛋白含量增加 | 第37-39页 |
2.5.4 高糖饮食导致胰岛素抵抗 | 第39-41页 |
2.5.5 高糖饮食导致慢性炎症 | 第41-42页 |
2.5.6 高糖饮食可能通过增加肠壁通透性导致内毒素入血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高糖饮食干预下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的研究 | 第45-65页 |
3.1 引言 | 第45-46页 |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46-50页 |
3.2.1 样品采集 | 第46页 |
3.2.2 盲肠细菌总DNA的提取 | 第46-47页 |
3.2.3 PCR扩增和产物纯化 | 第47-48页 |
3.2.4 Miseq测序及序列分析 | 第48-49页 |
3.2.5 物种组成多样性和多元统计分析 | 第49页 |
3.2.6 统计学分析 | 第49-5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0-63页 |
3.3.1 Miseq测序和OTU分布结果 | 第50-51页 |
3.3.2 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 | 第51-52页 |
3.3.3 各样本PCA、NMDS、PLS-DA和多样品相似度树状图分析 | 第52-54页 |
3.3.4 群落组成分析 | 第54-58页 |
3.3.5 差异菌分析和讨论 | 第58-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四章 高糖饮食干预下血浆代谢谱的研究 | 第65-76页 |
4.1 引言 | 第65-66页 |
4.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66-68页 |
4.2.1 试剂 | 第66页 |
4.2.2 血浆样本采集和前处理 | 第66页 |
4.2.3 色谱分离条件 | 第66-67页 |
4.2.4 质谱条件 | 第67页 |
4.2.5 数据处理、多元统计分析和代谢物的鉴定 | 第67-6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8-75页 |
4.3.1 高糖组和正常饮食组血浆代谢谱的比较 | 第68-70页 |
4.3.2 生物标志物的鉴定 | 第70-73页 |
4.3.3 代谢标志物的生物功能讨论 | 第73-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6-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93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