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2-苯并咪唑基化合物及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7页
    1.1 2-苯并咪唑的合成第10-13页
        1.1.1 有机酸和邻苯二胺反应制备2-苯并咪唑化合物第10-11页
        1.1.2 微波法合成2-苯并咪唑化合物第11-12页
        1.1.3 其他方法合成2-苯并咪唑化合物第12-13页
    1.2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应用第13-16页
        1.2.1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药用活性第13-15页
        1.2.2 苯并咪唑化合物的抗蚀性第15页
        1.2.3 苯并咪唑在放射治疗中的作用第15-16页
        1.2.4 聚苯并咪唑(PBI)的应用第16页
    1.3 2-苯并咪唑过渡金属配合物研究现状第16-21页
        1.3.1 线型配体第17-20页
        1.3.2 非线型配体第20-21页
    1.4 课题的提出第21-22页
    参考文献第22-27页
第二章 2-苯并咪唑基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27-46页
    2.1 实验第27-32页
        2.1.1 仪器及试剂第27页
        2.1.2 实验原理第27-28页
        2.1.3 中间体的合成第28-29页
        2.1.4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第29-31页
        2.1.5 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检测第31-32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32-41页
        2.2.1 2-((2-苯并咪唑基)甲氧基)苯酚的结构第32-35页
        2.2.2 8-((2-苯并咪唑基)甲氧基)喹啉结构第35-37页
        2.2.3 2-((1-萘基)氧甲基)苯并咪唑结构第37-39页
        2.2.4 苯并咪唑的光谱第39-41页
    2.3 小结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3页
    附录第43-46页
第三章 2-苯并咪唑基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第46-74页
    3.1 实验第46-48页
        3.1.1 仪器及试剂第46页
        3.1.2 配合物的合成第46-47页
        3.1.3 晶体结构解析第47-48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48-70页
        3.2.1 [Cu(L_7)Cl_2]结构及性质第48-54页
        3.2.2 [Cu(L_7)(H_2O)SO_4·2H_2O]_n结构及性质第54-60页
        3.2.3 [Cd_2(L_7)_2·Cl_4·Cd(L_7)(H_2O)Cl_2]·H_2O结构及性质第60-66页
        3.2.4 M_4、M_5、M_6红外光谱第66页
        3.2.5 [Cd(L_9)_2(CH_3OH)_2]·(NO_3)_2结构及性质第66-70页
    3.3 小结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3页
    附录第73-74页
第四章 邻菲咯啉铜(Ⅱ)、锌(Ⅱ)配合物的水热合成、晶体结构及光谱性质第74-87页
    4.1 实验部分第74-76页
        4.1.1 仪器与试剂第74页
        4.1.2 配合物的合成第74-75页
        4.1.3 晶体结构解析第75-76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76-85页
        4.2.1 [Cu(phen)(H_2O)SO_4]_n配合物结构及光谱第76-80页
        4.2.2 [Zn(phen)_3]·(ClO_4)_2配合物结构及光谱第80-85页
    4.3 小结第85页
    参考文献第85-86页
    附录第86-87页
第五章 3-氟-4-氰基苯氧乙酸及其与铜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第87-96页
    5.1 实验部分第87-89页
        5.1.1 仪器与试剂第87页
        5.1.2 化合物的合成第87-88页
        5.1.3 晶体结构解析第88-89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89-94页
        5.2.1 CFPOAH结构及3-氟-4-氰苯氧乙酸红外光谱第89-91页
        5.2.2 [Cu(CFPOAH)_2(H_2O)_2]结构及红外光谱第91-94页
    5.3 小结第94页
    参考文献第94-95页
    附录第95-96页
结论第96-97页
致谢第97-98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8-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规划研究--以河北兴隆地质公园为例
下一篇:酮连氮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