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什么是REACH 法规 | 第10-16页 |
·REACH 法规的内容概要 | 第10-11页 |
·REACH 法规对增塑剂的使用要求及我国现阶段增塑剂生产状况 | 第11-13页 |
·增塑剂对环境的危害及增塑剂限制使用的相关法规 | 第13-14页 |
·REACH 法规提出全球无卤化要求 | 第14-15页 |
·聚氯乙烯使用概况 | 第15页 |
·REACH 法规带来的机遇战和挑战 | 第15-16页 |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迁移氯离子及苯酚的分光光度法分析 | 第18-26页 |
·聚氯乙烯中氯离子的分析 | 第18-21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18页 |
·试验方法 | 第18-19页 |
·工作曲线 | 第19-20页 |
·样品中氯离子迁移规律的模拟试验 | 第20-21页 |
·聚氯乙烯中痕量挥发酚的分光光度法分析 | 第21-25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1页 |
·试验方法 | 第21-22页 |
·工作曲线 | 第22-23页 |
·水样的分析 | 第23-24页 |
·回收率试验 | 第24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24-25页 |
·3 个浓度9 组加标回收率 | 第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苯酚及DEHP 的固相萃取富集,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第26-54页 |
·聚氯乙烯中迁移苯酚中的色谱分析 | 第26-37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6页 |
·富集原理 | 第26-28页 |
·高效液相色谱仪工作适定性 | 第28-29页 |
·分析纯苯酚纯度 | 第29-30页 |
·工作曲线 | 第30-31页 |
·精密度和稳定性试验 | 第31-32页 |
·GDX-502 富集住的制备 | 第32页 |
·浸泡液中苯酚的固相萃取富集 | 第32-33页 |
·回收率试验 | 第33-36页 |
·水样试验 | 第36-37页 |
·聚氯乙烯中增塑剂的分析 | 第37-5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7-38页 |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定性 | 第38页 |
·标准DEHP 溶液的色谱图 | 第38-39页 |
·C18 萃取柱填料的净化 | 第39-41页 |
·DEHP 的纯度测试 | 第41-42页 |
·工作曲线 | 第42-43页 |
·精密度和稳定性试验 | 第43-44页 |
·痕量DEHP 的固相萃取富集 | 第44-49页 |
·固相萃取处理水样 | 第49-50页 |
·回收率试验 | 第50-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 第54-72页 |
·PVC 中氯离子的控制 | 第54-59页 |
·添加剂对氯离子迁移的控制和影响 | 第54页 |
·助燃剂对PVC 中氯离子的迁移具有促进作用 | 第54-55页 |
·稳定剂能显著抑制PVC 中氯离子的迁移 | 第55页 |
·抗氧化剂对PVC 中氯离子的迁移具有中性作用 | 第55页 |
·实验用水空白值对分析的影响 | 第55页 |
·PVC 中氯离子的迁移规律 | 第55-58页 |
·迁移氯离子对合金表面的腐蚀 | 第58-59页 |
·PVC 中迁移至水中的苯酚的分光光度法分析的讨论 | 第59-62页 |
·实验用水的处理 | 第59-60页 |
·氯化铵缓冲溶液PH 值对反应的影响 | 第60页 |
·4-AAP 的用量及纯度对反应显色的影响 | 第60-62页 |
·利用纳米碳酸钙对PVC 掺杂实现对氯离子和苯酚迁移的控制 | 第62-65页 |
·改性方法 | 第62-64页 |
·用硬脂酸表面改性纳米碳酸钙 | 第64页 |
·用丙烯酸甲酯表面改性纳米碳酸钙 | 第64-65页 |
·固相萃取富集-液相色谱分析的讨论 | 第65-70页 |
·固相萃取柱填料的选择 | 第65页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65-66页 |
·苯酚的响应因子F | 第66页 |
·苯酚的检测限 | 第66-67页 |
·固相萃取富集-液相色谱分析水中增塑剂 | 第67-70页 |
·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附录 | 第77-107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