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理论论文--信号处理论文

基于EMD和AR的船舶运动极短期预报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1.1 论文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1.2 船舶运动极短期预报综述第12-19页
        1.2.1 国外研究概况第12-18页
        1.2.2 国内研究概况第18-19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9-21页
第二章 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及相关问题研究第21-46页
    2.1 经验模态分解概念第21-26页
        2.1.1 瞬时频率第21-24页
        2.1.2 本征模函数IMF第24-26页
    2.2 经验模态分解步骤第26-31页
    2.3 经验模态分解中的问题第31-45页
        2.3.1 采样频率问题第31-32页
        2.3.2 终止准则问题第32-34页
        2.3.3 曲线拟合问题第34-35页
        2.3.4 对于数据的局部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处理第35-38页
        2.3.5 包络线端点的处理第38-45页
    2.4 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基于自回归理论的直接预报第46-65页
    3.1 自回归理论概述第46-49页
    3.2 模型的参数估计第49-56页
        3.2.1 基于最小二乘准则的自适应递推算法(RLS)第49-54页
        3.2.2 基于 RLS方法的自回归预报验证第54-56页
    3.3 模型阶数的确定第56-60页
        3.3.1 艾克(AIC)准则第56-57页
        3.3.2 BIC准则第57-60页
    3.4 样本长度的选择第60-63页
    3.5 小结第63-65页
第四章 经验模态分解与自回归相结合预报方法研究第65-80页
    4.1 经验模态分解与自回归数据处理第65-67页
    4.2 用不同样本长度进行预报第67-70页
    4.3 数据系列1第70-75页
    4.4 数据系列2第75-79页
    4.5 小结第79-80页
第五章 自激励门限自回归理论(SETAR)第80-91页
    5.1 TAR模型的定义第80-83页
        5.1.1 TAR定义第80-81页
        5.1.2 TAR模型的特点第81-82页
        5.1.3 TAR建模准备第82-83页
    5.2 建立门限自回归模型的步骤第83-84页
    5.3 局部搜索法第84-88页
        5.3.1 门限值的物理意义和搜索区间第85页
        5.3.2 延迟步数d的物理意义和搜索区间第85-88页
    5.4 原始数据 SETAR预报第88-89页
    5.5 小结第89-91页
结论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9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8-99页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据挖掘技术在中职招生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下一篇:上海市农业科技投入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