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7-17页 |
§1. 小麦雄性不育性研究概况 | 第7-10页 |
§1.1 小麦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 | 第7页 |
§1.2 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机理 | 第7-8页 |
§1.3 小麦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特性 | 第8-9页 |
§1.4 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生物学 | 第9-10页 |
§2.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经及其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2.1 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研究 | 第10-11页 |
§2.2 核型雄性不育小麦的研究 | 第11页 |
§2.3 化学杀雄杂交小麦的研究 | 第11-12页 |
§2.4 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的研究 | 第12-13页 |
§3. 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的类型 | 第13-14页 |
§4. 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的光温作用模式 | 第14页 |
§5. 作物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与鉴定 | 第14-15页 |
§6. 两系杂交小麦的繁殖与制种 | 第15-17页 |
第二部分 正文 | 第17-2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7-18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17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17-18页 |
§1.3 分析方法 | 第1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8-26页 |
§2.1 分期播种试验分析 | 第18-21页 |
§2.2 分期剪穗试验分析 | 第21-24页 |
§2.3 剪穗再生分蘖的人工控光试验 | 第24页 |
§2.4 CER119播期试验与剪穗试验的育性比较 | 第24-25页 |
§2.5 春播灌水对比试验 | 第25-26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26-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作者简介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