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象的本质——心象理论研究的反思
前 言 | 第6-7页 |
1 心象理论研究的历史 | 第7-12页 |
1.1 在认知的科学之前的心象研究 | 第7-8页 |
1.1.1 哲学的传统 | 第7页 |
1.1.2 十九世纪哲学的研究 | 第7-8页 |
1.2 早期实验心理学和无意象思维 | 第8-9页 |
1.3 认知科学探索中的心象研究 | 第9-12页 |
1.3.1 心象研究的复兴 | 第9-10页 |
1.3.2 解释心象的三种理论 | 第10-11页 |
1.3.3 类比与命题的争论 | 第11-12页 |
2 澄清心象的概念 | 第12-13页 |
2.1 心象而不是表象 | 第12-13页 |
2.2 心象与意象 | 第13页 |
3 作为现象经验的心象 | 第13-20页 |
3.1 心象体验个体差异的测量 | 第14-19页 |
3.1.1 高尔顿的早餐桌问卷 | 第14-15页 |
3.1.2 贝茨的心象问卷 | 第15-16页 |
3.1.3 马克的视觉心象清晰性问卷 | 第16-17页 |
3.1.4 戈顿的视觉心象测验 | 第17-19页 |
3.2 对心象体验个体差异的讨论 | 第19-20页 |
4 知识表征中的心象 | 第20-25页 |
4.1 认知科学中的心理表征 | 第20-22页 |
4.1.1 心理表征的概念 | 第20页 |
4.1.2 心理表征研究的历史 | 第20-22页 |
4.2 心象与内部表征 | 第22-25页 |
4.2.1 空间能力测验 | 第22-23页 |
4.2.2 心象的操作 | 第23-24页 |
4.2.3 心理比较 | 第24-25页 |
5 作为记忆的心象:一体两面的记忆 | 第25-30页 |
5.1 作为存储的心象:记忆系统中的认知代码 | 第26-27页 |
5.1.1 记忆研究的两种传统 | 第26页 |
5.1.2 记忆系统中的认知代码 | 第26-27页 |
5.1.3 反心象:记忆研究中的矛盾 | 第27页 |
5.2 心象的机制:视空工作记忆 | 第27-30页 |
5.2.1 知觉等价原则的引申 | 第27-29页 |
5.2.2 视空工作记忆 | 第29-30页 |
结 论 | 第30-31页 |
注 释 | 第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论文摘要 | 第36-38页 |
Abstract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