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导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1.2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2 马克思人学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有效性 | 第19-26页 |
2.1 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有效性的多元认识 | 第19-23页 |
2.1.1 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认识 | 第19-21页 |
2.1.2 有效性的多元认识 | 第21-23页 |
(1) 有效性的内涵 | 第21-22页 |
(2) 有效性与实效性辨析 | 第22-23页 |
2.2 马克思人学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要求 | 第23-25页 |
2.2.1 马克思人学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 第23-24页 |
2.2.2 马克思人学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 第24-25页 |
2.3 基于马克思人学视阈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基本内涵 | 第25-26页 |
3 马克思人学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现的主要标准 | 第26-30页 |
3.1 基于健康人性培养与发展的目标追求 | 第26-27页 |
3.2 基于健康人性培养与发展的内容建构 | 第27-28页 |
3.3 基于健康人性培养与发展的方式方法选择 | 第28页 |
3.4 基于健康人性培养与发展的环境创设与优化 | 第28-30页 |
4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30-34页 |
4.1 目的设定、内容选择与教育对象人性健康发展的需求相脱离 | 第30-31页 |
4.2 教育组织、过程与教育对象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的规律相脱节 | 第31页 |
4.3 方法、技术、手段的选择与运用缺乏针对性、灵活性与恰当性 | 第31-32页 |
4.4 教育环境与社会环境相脱离 | 第32页 |
4.5 教育评价缺乏科学性、客观性与灵活性 | 第32-34页 |
5 基于马克思人学视阈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的基本对策 | 第34-39页 |
5.1 合对象性人性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定 | 第34-35页 |
5.2 合对象性人性发展特征要求的教育内容、教育影响力的组织与选择 | 第35-36页 |
5.3 合对象性心理发展规律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 第36-37页 |
5.4 合对象性健康人性养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设与优化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