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1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1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四、研究假设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30页 |
一、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 | 第13-23页 |
(一)情绪劳动 | 第13-19页 |
(二)心理健康 | 第19-22页 |
(三)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 | 第22-23页 |
二、社会支持 | 第23-27页 |
(一)社会支持的概念 | 第23-24页 |
(二)社会支持的分类 | 第24页 |
(三)社会支持的作用机制 | 第24-25页 |
(四)社会支持的测量 | 第25-26页 |
(五)情绪劳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第26-27页 |
三、自我监控 | 第27-30页 |
(一)自我监控的概念 | 第27-28页 |
(二)自我监控的水平 | 第28页 |
(三)自我监控的测量 | 第28-29页 |
(四)自我监控、情绪劳动、心理健康的关系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30-37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30页 |
二、研究工具 | 第30-36页 |
(一)情绪劳动问卷 | 第30-34页 |
(二)社会支持问卷 | 第34-35页 |
(三)心理健康问卷 | 第35-36页 |
(四)自我监控问卷 | 第36页 |
三、研究程序 | 第36页 |
四、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7-54页 |
一、研究的基本现状的分析 | 第37-45页 |
(一)情绪劳动的现状分析 | 第38-42页 |
(二)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 第42-43页 |
(三)社会支持的现状分析 | 第43-44页 |
(四)自我监控的现状分析 | 第44-45页 |
二、情绪劳动、心理健康、自我监控、社会支持的关系 | 第45-49页 |
(一)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第45-47页 |
(二)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情绪劳动的关系 | 第47-49页 |
(三)自我监控与心理健康、情绪劳动的关系 | 第49页 |
三、社会支持、自我监控对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49-54页 |
(一)社会支持对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50-51页 |
(二)自我监控对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51-54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54-63页 |
一、研究的基本现状分析 | 第54-56页 |
(一)情绪劳动的现状分析 | 第54-55页 |
(二)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 第55-56页 |
(三)社会支持的现状分析 | 第56页 |
(四)自我监控的现状分析 | 第56页 |
二、情绪劳动、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与自我监控的关系 | 第56-58页 |
(一)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第57页 |
(二)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情绪劳动的关系 | 第57-58页 |
(三)自我监控与心理健康、情绪劳动的关系 | 第58页 |
三、社会支持、自我监控对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 | 第58-60页 |
(一)社会支持对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节作用分析 | 第58-59页 |
(二)自我监控对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节作用分析 | 第59-60页 |
四、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本研究的创新 | 第60-61页 |
(一)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60-61页 |
(二)本研究的创新 | 第61页 |
五、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61-63页 |
(一)本研究的不足 | 第61-62页 |
(二)研究的展望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附录 | 第70-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