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导论 | 第10-17页 |
一、 选题的缘由及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一) 选题的缘由 | 第10-11页 |
(二) 选题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5页 |
(一) 国外研究的现状 | 第12-13页 |
(二) 国内研究的现状 | 第13-15页 |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 本文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一) 本文研究的重点 | 第16页 |
(二) 本文研究的难点 | 第16页 |
(三)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一章 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7-30页 |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21页 |
(一) 生命与价值 | 第17-18页 |
(二) 生命价值与价值观 | 第18-20页 |
(三) 生命价值观及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 | 第20-21页 |
二、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 | 第21-26页 |
(一) 人生责任教育 | 第21-23页 |
(二) 人生死亡教育 | 第23-24页 |
(三) 人生幸福教育 | 第24-25页 |
(四) 心理健康教育 | 第25-26页 |
三、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主要特征 | 第26-28页 |
(一) 教育方法的科学性 | 第26-27页 |
(二) 教育内容的综合性 | 第27页 |
(三) 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 第27-28页 |
四、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主要目标 | 第28-30页 |
(一) 认识生命 | 第28页 |
(二) 珍惜生命 | 第28-29页 |
(三) 创造生命的价值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实现的理论依据及其必要性 | 第30-40页 |
一、 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实现的理论依据 | 第30-35页 |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命价值观问题的相关论述 | 第30-31页 |
(二) 西方文化中有关生命教育思想的历史研究 | 第31-33页 |
(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哲学思想 | 第33-35页 |
二、 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实现的必要性 | 第35-40页 |
(一) 开展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是帮助大学生重视生命的必然选择 | 第35-36页 |
(二) 开展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本质所在 | 第36-37页 |
(三) 开展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 | 第37页 |
(四) 开展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 第37-40页 |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6页 |
一、 当前高校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现状 | 第40-42页 |
(一) 大多数大学生具有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 第40-41页 |
(二) 少数大学生对生命缺乏正确的认识 | 第41-42页 |
二、 影响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因素 | 第42-46页 |
(一) 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 | 第43页 |
(二) 学校教育的影响因素 | 第43-44页 |
(三) 社会环境的影响因素 | 第44-45页 |
(四) 大学生个人的影响因素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实现的基本原则和方式途径 | 第46-56页 |
一、 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实现的基本原则 | 第46-50页 |
(一) 幸福性原则 | 第46-47页 |
(二) 情感性原则 | 第47-48页 |
(三) 主体性原则 | 第48-49页 |
(四) 实践性原则 | 第49-50页 |
(五) 整体性原则 | 第50页 |
二、 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实现的方式途径 | 第50-56页 |
(一) 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大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 第51-52页 |
(二) 呼吁家庭,社会的教育力量,提升大学生尊重生命价值的意识 | 第52-53页 |
(三) 善于将生命价值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 | 第53-54页 |
(四) 开设专门的生命价值观教育理论课程和教育活动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59-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