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光网络的发展与现状 | 第11-12页 |
1.2 ASON技术概况 | 第12-14页 |
1.3 GMPLS技术概况 | 第14-15页 |
1.4 MPLS-TP技术概况 | 第15-17页 |
1.5 论文结构及创新点 | 第17-18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1页 |
第二章 控制平面信令机制与数据平面生存性 | 第21-37页 |
2.1 控制平面信令协议的基本运行原理 | 第21-23页 |
2.2 信令机制性能对数据平面生存性的影响 | 第23-28页 |
2.2.1. 信令协议的基本配置方式 | 第24-26页 |
2.2.2. RSVP-TE信令丢失对数据平面生存性的影响 | 第26-28页 |
2.3 基于物理参数感知的信令机制与数据业务生存性 | 第28-34页 |
2.3.1. 基于OSNR感知的恢复光路提供机制 | 第30-32页 |
2.3.2. 仿真和结果分析 | 第32-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第三章 智能光网络中基于本地节点信令的生存性研究 | 第37-55页 |
3.1 基于本地节点的快速环回恢复机制研究 | 第37-45页 |
3.1.1 传统的源节点重路由恢复机制 | 第37-38页 |
3.1.2 基于本地节点的快速环回恢复机制 | 第38-40页 |
3.1.3 基于子域的快速环回恢复机制 | 第40-42页 |
3.1.4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2-45页 |
3.2 基于本地节点的组播快速恢复机制的研究 | 第45-51页 |
3.2.1 智能光网络中基于本地节点的组播快速恢复机制 | 第46-48页 |
3.2.2 理论分析 | 第48-49页 |
3.2.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第四章 基于主动故障告警信令的生存性研究 | 第55-71页 |
4.1 主动故障告警技术背景介绍 | 第55页 |
4.2 基于主动故障告警的预恢复机制研究 | 第55-63页 |
4.3.1 基于主动故障告警的预恢复机制 | 第56-59页 |
4.3.2 理论分析 | 第59-60页 |
4.3.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0-63页 |
4.3 主动的区段预恢复机制研究 | 第63-69页 |
4.3.1 主动的区段预恢复机制 | 第63-65页 |
4.3.2 理论分析 | 第65-66页 |
4.3.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6-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第五章 分布式智能光网络仿真平台 | 第71-89页 |
5.1 分布式智能光网络仿真平台总体设计方案 | 第71-72页 |
5.2 分布式智能光网络仿真平台功能模块 | 第72-75页 |
5.2.1 网络管理模块 | 第72页 |
5.2.2 控制平面模块 | 第72-75页 |
5.2.3 客户端模块 | 第75页 |
5.3 分布式智能光网络仿真平台信令协议的实现 | 第75-86页 |
5.3.1 连接建立和拆除流程 | 第76-78页 |
5.3.2 连接的建立、拆除和故障通告过程 | 第78-81页 |
5.3.3 RSVP-TE消息的处理方法 | 第81-8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3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89-90页 |
6.2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 第90-93页 |
缩略语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