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三、本文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商品房炒卖投机行为概述 | 第13-21页 |
一、商品房炒卖投机行为的含义和特征 | 第13-17页 |
(一) 商品房炒卖投机行为的含义 | 第13-16页 |
(二) 商品房炒卖投机行为的特征 | 第16-17页 |
二、商品房投炒卖机行为的分类 | 第17-18页 |
(一) 按照标的物不同进行分类 | 第17页 |
(二) 按照主体不同进行分类 | 第17-18页 |
三、我国商品房投炒卖机行为产生背景分析 | 第18-21页 |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房地产市场的形成 | 第18-19页 |
(二) 从福利分配到货币分配的住房制度改革 | 第19页 |
(三) 民间资本的大量聚增和大量国际游资的流入 | 第19-20页 |
(四) 我国房地产法律制度不健全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我国商品房炒卖投机行为的现状分析 | 第21-29页 |
一、我国商品房炒卖投机行为现状分析 | 第21-25页 |
(一) 地方政府间接炒卖投机行为 | 第21-22页 |
(二) 房地产开发企业炒卖投机行为 | 第22-23页 |
(三) 民间团体炒卖投机行为 | 第23-24页 |
(四) 外商炒卖投机行为 | 第24页 |
(五) 居民个人及非房地产开发企业炒卖投机行为 | 第24-25页 |
二、商品房炒卖投机行为的影响(作用)分析 | 第25-29页 |
(一) 商品房炒卖投机行为的积极作用 | 第25-26页 |
(二) 商品房炒卖投机行为的消极作用 | 第26-29页 |
第三章 政府调控商品房炒卖投机行为失效原因分析 | 第29-37页 |
一、政府调控过程、方法和效果 | 第29-33页 |
(一) 未受调控期:1984 年至1992 年 | 第29-30页 |
(二) 全面调控期:1992 年至1998 年 | 第30页 |
(三) 黄金调控期:1998 年2003 年 | 第30-31页 |
(四) 越调越高期:2003 年至2010 年 | 第31-33页 |
二、政府调控失效原因分析 | 第33-37页 |
(一) 对炒卖投机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 第33-34页 |
(二) 对炒卖投机行为的主体认识存在偏差 | 第34-35页 |
(三) 未单独对炒卖投机行为进行调控 | 第35-36页 |
(四) 对炒卖投机行为的深层次性、复杂性和多样性认识不足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商品房炒卖投机行为的法律调控机制 | 第37-47页 |
一、调控商品房炒卖投机行为的理论基础 | 第37-40页 |
(一) 市场失灵理论 | 第37-38页 |
(二) 国家干预和干预失灵理论 | 第38-39页 |
(三) 社会公共利益理论 | 第39-40页 |
二、完善我国商品房炒卖投机行为的法律调控机制 | 第40-47页 |
(一)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 | 第40-41页 |
(二)完善房产税 | 第41-42页 |
(三)建立商品房开发、销售法律监测机制 | 第42-44页 |
(四)建立的完备的住房储蓄体制 | 第44页 |
(五)完善商品房租金管制法律制度 | 第44-45页 |
(六)其他调控措施 | 第45-4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