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基于特征码的检测方法 | 第13页 |
1.2.2 恶意软件静态分析技术 | 第13-14页 |
1.2.3 恶意软件动态行为分析技术 | 第14-15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关知识介绍 | 第17-26页 |
2.1 Android系统介绍 | 第17-20页 |
2.1.1 Android的发展历史 | 第17页 |
2.1.2 Android系统框架 | 第17-19页 |
2.1.3 Android四大组件 | 第19-20页 |
2.2 Android应用程序结构 | 第20-21页 |
2.3 Android安全机制 | 第21-23页 |
2.3.1 Linux内核层安全机制 | 第21页 |
2.3.2 Android的安全隔离方式 | 第21-22页 |
2.3.3 Android的权限检查机制 | 第22-23页 |
2.3.4 Android的数字签名机制 | 第23页 |
2.4 Android安全漏洞 | 第23页 |
2.5 数据挖掘 | 第23-25页 |
2.5.1 数据挖掘简介 | 第23-24页 |
2.5.2 数据挖掘的任务 | 第24-25页 |
2.5.3 数据挖掘的对象 | 第2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基于Android平台的恶意软件检测技术 | 第26-37页 |
3.1 Android恶意软件行为特点 | 第26-27页 |
3.1.1 敏感API的使用 | 第26页 |
3.1.2 敏感API使用的隐蔽性 | 第26-27页 |
3.2 Android反编译及smali语法分析 | 第27-29页 |
3.2.1 Android反编译 | 第27-28页 |
3.2.2 smali语法简介 | 第28-29页 |
3.3 AHP层次分析法 | 第29-34页 |
3.3.1 AHP简介 | 第29-30页 |
3.3.2 AHP基本原理及特点 | 第30页 |
3.3.3 AHP确定敏感API权重 | 第30-34页 |
3.4 加权FP-growth关联规则挖掘 | 第34-36页 |
3.4.1 FP-growth挖掘算法 | 第34-35页 |
3.4.2 加权FP-growth挖掘算法 | 第35-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 第37-48页 |
4.1 Android端模块设计以及实现 | 第37-42页 |
4.1.1 病毒查杀模块 | 第38-40页 |
4.1.2 已安装软件获取模块 | 第40-41页 |
4.1.3 检测结果展现模块 | 第41-42页 |
4.2 系统通信模块及通信协议 | 第42-43页 |
4.3 PC端模块设计以及实现 | 第43-47页 |
4.3.1 敏感API规则集生成模块 | 第44-46页 |
4.3.2 APK文件检测模块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8-53页 |
5.1 实验目的 | 第48页 |
5.2 实验环境 | 第48页 |
5.3 实验数据集 | 第48-50页 |
5.3.1 无加权挖掘测试 | 第49页 |
5.3.2 加权挖掘测试 | 第49-50页 |
5.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5.4.1 pc端测试 | 第50-52页 |
5.4.2 Android端测试 | 第5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