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目录 | 第6-7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荀子与荀学 | 第9-16页 |
(一) 荀子生平及其时代 | 第9-10页 |
(二) 荀学体系结构与主要特征 | 第10-14页 |
(三) 荀学:多舛的命途 | 第14-16页 |
二、荀子学派属性考察 | 第16-26页 |
(一) 三种倾向——建国初至文革前荀子学派属性撮述 | 第16-19页 |
1.避开学派属性,只谈荀子的唯物主义 | 第16-17页 |
2.将荀子界定为法家 | 第17-18页 |
3.荀子为儒家,荀学为儒学 | 第18-19页 |
(二) 四种观点——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关于荀子学派属性的“假说” | 第19-26页 |
1.荀学为儒学说 | 第19-21页 |
2.荀子是道家,荀学是黄老之学 | 第21-22页 |
3.荀学是荀学说 | 第22-23页 |
4.“儒法过渡”说,或称儒法混合型 | 第23-26页 |
三、关于荀子学派属性的思考 | 第26-30页 |
(一) “新儒学”—荀学于儒学中的适度诠释 | 第26-28页 |
(二) 孟荀之争—儒学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整合 | 第28-30页 |
结论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后记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