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侏罗系油砂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1页
第1章 前言第11-17页
    1.1 选题背景第11-13页
    1.2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存在的问题第13-14页
        1.2.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2.2 技术路线第14页
    1.3 已完成工作量第14-15页
    1.4 取得成果第15-17页
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第17-26页
    2.1 盆地概况及构造分区第17-19页
        2.1.1 伊盟隆起第17页
        2.1.2 西缘褶皱冲断带第17-18页
        2.1.3 天环坳陷第18页
        2.1.4 靖边单斜第18-19页
        2.1.5 庆阳单斜第19页
        2.1.6 延安单斜第19页
        2.1.7 晋西挠褶带第19页
        2.1.8 渭北隆起带第19页
    2.2 盆地南部构造特征第19-20页
        2.2.1 加里东期特征第19-20页
        2.2.2 燕山期特征第20页
    2.3 区域地质沉积背景第20-26页
        2.3.1 下古生界第21页
        2.3.2 上古生界第21-22页
        2.3.3 中生界第22-26页
第3章 油砂地质特征第26-64页
    3.1 目标区基本概况第26-28页
    3.2 油砂露头剖面地质特征第28-44页
        3.2.1 衣食村 1 号油砂剖面第29-31页
        3.2.2 衣食村 3 号油砂剖面第31-33页
        3.2.3 炭科湾油砂剖面第33-35页
        3.2.4 上石节 3 油砂剖面第35-37页
        3.2.5 春林油砂剖面第37-39页
        3.2.6 杏树坪油砂剖面第39-41页
        3.2.7 荒草湾油砂剖面第41-44页
    3.3 油砂钻井第44-46页
    3.4 油砂控矿构造特征第46-47页
        3.4.1 北东向褶皱第46页
        3.4.2 北西向褶皱第46页
        3.4.3 控矿构造整体特征第46-47页
    3.5 油砂沉积特征第47-59页
        3.5.1 野外露头剖面及钻井岩性序列及沉积相第47-51页
        3.5.2 直罗组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第51-55页
        3.5.3 延安组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第55-59页
    3.6 油砂的储层特征第59-64页
        3.6.1 储层岩石成分特征第59-60页
        3.6.2 储层岩石结构特征第60页
        3.6.3 油砂储集空间及物性特征第60-64页
第4章 油砂地球化学特征第64-69页
    4.1 油砂的密度第64页
    4.2 油砂的含油率第64-65页
    4.3 油砂氯仿沥青族组分特征第65-69页
        4.3.1 饱和烃色谱特征第66-67页
        4.3.2 萜类化合物特征第67-68页
        4.3.3 甾类化合物特征第68-69页
第5章 油源特征及成藏模式分析第69-75页
    5.1 油藏类型第69页
    5.2 成藏控制因素分析第69-73页
        5.2.1 烃源岩类型第69-70页
        5.2.2 构造热演化分析第70-71页
        5.2.3 储层岩体及其物性第71页
        5.2.4 油气运移与燕山运动晚期的关系第71-72页
        5.2.5 油气圈闭与构造带关系第72-73页
    5.4 庙湾-宜君地区侏罗系油砂成藏模式第73-75页
结论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蒙古赤峰市白音诺尔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下一篇:L-丙氨酰-L-谷氨酰胺的合成及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