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前言 | 第10-18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向日葵品种抗旱性研究进展 | 第11页 |
·向日葵品种耐密性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向日葵播期研究进展 | 第13页 |
·向日葵需肥规律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向日葵源库关系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向日葵根系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向日葵不同品种抗旱性能比较研究 | 第18-3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8-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33页 |
·干旱胁迫对叶片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 第21-23页 |
·干旱胁迫对向日葵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 第23-25页 |
·干旱胁迫对向日葵叶片过氧化氢酶及游离脯氨酸的影响 | 第25-27页 |
·抗旱性综合评价 | 第27-32页 |
·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与叶片相关指标相关分析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5页 |
3 种植密度对向日葵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35-4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5-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5页 |
·种植密度对向日葵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 第36-40页 |
·种植密度对向日葵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 第40-41页 |
·向日葵生物产量与干物质分配 | 第41-43页 |
·不同密度对向日葵 LAI 的影响 | 第43-44页 |
·密度对向日葵品质的影响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4 播期对向日葵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46-5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3页 |
·播期对向日葵生育进程的影响 | 第46-47页 |
·播期对向日葵植株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 第47-49页 |
·播期对向日葵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 第49-51页 |
·播期对向日葵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第51-52页 |
·播期对向日葵库源关系的影响 | 第52-53页 |
·播期对向日葵品质的影响 | 第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5 向日葵需肥规律的研究 | 第54-6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4-5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5-66页 |
·不同施肥水平对向日葵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55-56页 |
·不同施肥处理对向日葵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第56-57页 |
·不同施肥处理下向日葵干物质积累特性 | 第57-58页 |
·不同施肥处理向日葵光合特性 | 第58-59页 |
·不同施肥处理下向日葵养分吸收动态 | 第59-66页 |
·小结 | 第66-68页 |
6 减源疏库对向日葵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68-7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68-6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9-77页 |
·减源疏库对向日葵形态指标的影响 | 第69-70页 |
·减源疏库对向日葵产量的影响 | 第70-72页 |
·叶源量对产量的影响 | 第72-73页 |
·减源疏库对向日葵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 第73-74页 |
·减源疏库对向日葵品质的影响 | 第74页 |
·减源疏库对向日葵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74-75页 |
·不同施肥水平下减源疏库对向日葵产量的影响 | 第75-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7 不同栽培模式下向日葵群体物质生产特性差异性分析 | 第78-9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78-7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9-93页 |
·种植模式对向日葵产量的影响 | 第79页 |
·种植模式对向日葵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 第79-84页 |
·叶片光合特性 | 第84-86页 |
·根系干重 | 第86-91页 |
·种植模式对向日葵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91-93页 |
·小结 | 第93-98页 |
8 讨论与结论 | 第98-103页 |
·向日葵区域性高产与水热资源协同 | 第98页 |
·向日葵群体质量调控与安全群体构建 | 第98-100页 |
·向日葵养分资源的高效管理 | 第100-101页 |
·向日葵产量挖潜的探讨 | 第101-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2页 |
作者简介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