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网络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5页
    (一) 选题依据和意义第10-11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三)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13-14页
    (四) 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14-15页
一、网络时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概述第15-24页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概念第15-20页
        1. 价值与价值观第15-16页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第16-19页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第19-20页
    (二) 网络时代及基本特征第20-24页
        1. 网络时代的界定第20-21页
        2. 网络时代的基本特征第21-24页
二、网络时代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第24-31页
    (一) 网络时代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正面影响第24-27页
        1. 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第24-25页
        2. 有利于加快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繁荣发展第25-26页
        3. 有利于树立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第26页
        4. 有利于优化高校育人环境第26-27页
    (二) 网络时代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负面影响第27-31页
        1. 网络时代造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降低第27-29页
        2. 低俗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挑战第29页
        3. 网络文化导致大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冷漠第29-30页
        4. 黑客技术致使大学生侵犯他人权利和隐私现象严重第30-31页
三、网络时代背景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选择第31-42页
    (一) 加大高校教育力度第31-35页
        1. 发挥课堂文化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第32页
        2. 构建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校园网络第32-33页
        3. 强化网络管理、完善领导体系第33-34页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提高综自身合素质第34-35页
        5. 丰富大学生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第35页
    (二) 优化社会教育环境第35-39页
        1.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原则机制第35-36页
        2. 加强网络时代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保障机制第36-37页
        3. 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创新网络文化渗透机制第37-38页
        4. 提高全民思想认识,营造良好宣传氛围第38页
        5. 注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第38-39页
    (三) 注重家庭教育基础第39-40页
        1. 转变“重智轻德”的家庭教育观念第39页
        2. 转变“家长式作风”第39-40页
        3. 家长要积极引导,树立榜样形象,优化家庭网络环境第40页
    (四) 提高自我教育意识第40-42页
        1. 大学生要强化网络道德自律意识第40页
        2. 大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第40-41页
        3. 大学生要适当控制上网时间第41-42页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4页
附录第44-46页
后记第46-4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媒体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挑战及其对策
下一篇: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问题及完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