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绪论 | 第10-28页 |
1.1.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1.1.1.引言 | 第10-11页 |
1.1.2.西安地区的概况 | 第11-14页 |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1.3.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1.5.相关概念 | 第16-21页 |
1.5.1.小气候与风景园林小气候概念 | 第16页 |
1.5.2.城市街谷的概念 | 第16页 |
1.5.3.城市街谷林荫空间的类型 | 第16-18页 |
1.5.4.常见户外热舒适评价的类型 | 第18-20页 |
1.5.5. RMSE和MAPE精度校验指标 | 第20-21页 |
1.6.模拟软件选择 | 第21-23页 |
1.7.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28页 |
1.7.1.街谷热环境的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7.2. ENVI-met模拟与小气候的研究现状 | 第24-28页 |
2.西安含光路夏季小气候的实测分析 | 第28-46页 |
2.1.含光路街的实测安排 | 第28-36页 |
2.1.1 仪器介绍 | 第30-33页 |
2.1.2.测点分布 | 第33-35页 |
2.1.3.观测目标及方法 | 第35-36页 |
2.2.含光路夏季实测数据分析 | 第36-45页 |
2.2.1.气温分析 | 第36-39页 |
2.2.2.湿度分析 | 第39-41页 |
2.2.3.表面温度分析 | 第41-43页 |
2.2.4.通风分析 | 第43-44页 |
2.2.5.UTCI指数分析 | 第44-45页 |
2.3.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3.ENVI-met软件的模拟参数介绍 | 第46-52页 |
3.1.ENVI-met的基础介绍 | 第46-47页 |
3.2.ENVI-met软件的建模参数设定 | 第47-52页 |
3.2.1.长宽高网格参数的设定 | 第47-48页 |
3.2.2.植物模拟参数的设定 | 第48-50页 |
3.2.3.铺装材质参数的设定 | 第50页 |
3.2.4.含光路ENVI-met模拟气象参数的设定 | 第50-52页 |
4.夏季含光路 440m×520m尺度的ENVI-met模拟与分析 | 第52-60页 |
4.1.大尺度的含光路ENVI-met建模设置 | 第52-54页 |
4.2.大尺度含光路夏季模拟结果的校验与分析 | 第54-60页 |
4.2.1.空气温度的对比 | 第54-55页 |
4.2.2.相对湿度的对比 | 第55-56页 |
4.2.3.通风情况的对比 | 第56-60页 |
5.夏季含光路 100m×180m尺度的ENVI-met模拟与分析 | 第60-68页 |
5.1.中尺度的含光路ENVI-met建模设置 | 第60-62页 |
5.2.中尺度含光路夏季模拟结果的校验与分析 | 第62-68页 |
5.2.1.空气温度的对比 | 第62-63页 |
5.2.2.相对湿度的对比 | 第63-64页 |
5.2.3.通风情况的对比 | 第64-68页 |
6.夏季含光路 80m×80m尺度的ENVI-met模拟与分析 | 第68-84页 |
6.1.小尺度的含光路ENVI-met建模设置 | 第68-71页 |
6.2.小尺度含光路夏季模拟结果的校验与分析 | 第71-84页 |
6.2.1.空气温度的对比 | 第71-76页 |
6.2.2.相对湿度的对比 | 第76-81页 |
6.2.3.通风情况的对比 | 第81-84页 |
7. ENVI-met模拟结果比较分析 | 第84-88页 |
7.1.含光路ENVI-met不同尺度模拟的温度分析 | 第84页 |
7.2.含光路ENVI-met不同尺度模拟的湿度分析 | 第84-85页 |
7.3.含光路ENVI-met不同尺度模拟的风速分析 | 第85页 |
7.4.含光路ENVI-met舒适度模拟评价 | 第85-88页 |
8.结论和展望 | 第88-91页 |
8.1.主要研究结论 | 第88-89页 |
8.1.1.含光路不同高度的ENVI-met模拟与实测分析 | 第88页 |
8.1.2.含光路三种尺度的街谷小气候ENVI-met模拟分析 | 第88-89页 |
8.1.3.含光路街谷夏季小气候ENVI-met舒适度模拟评价 | 第89页 |
8.2.本研究的展望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第94-95页 |
附录 | 第95-145页 |
附录一 夏季典型模拟日(7 月16日)气象数据附表 | 第95-96页 |
附录二 西安不同深度土壤温度(℃)与气温的比较 | 第96-97页 |
附录三 2016年 7 月16日西安土壤湿度图 | 第97-98页 |
附录四 风向和风向度数的关系 | 第98-99页 |
附录五 粗糙度和粗糙长度的关系 | 第99-100页 |
附录六 2016年 8 月17日西安土壤湿度图 | 第100-101页 |
附录七 8月17日含光路大尺度(440*520)空间空气温度模拟图 | 第101-105页 |
附录八 8月17日含光路大尺度(440*520)空间相对湿度模拟图 | 第105-109页 |
附录九 8月17日含光路中尺度(100*180)空间空气温度模拟图 | 第109-115页 |
附录十 8月17日含光路中尺度(100*180)空间相对湿度模拟图 | 第115-121页 |
附录十一 8月17日含光路小尺度(80*80)A剖面空气温度模拟图 | 第121-126页 |
附录十二 8月17日含光路小尺度(80*80)B剖面空气温度模拟图 | 第126-131页 |
附录十三 8月17日含光路小尺度(80*80)A剖面相对湿度模拟图 | 第131-136页 |
附录十四 8月17日含光路小尺度(80*80)B剖面相对湿度模拟图 | 第136-141页 |
附录十五 8月17日含光路小尺度(80*80)A剖面UTCI分析图 | 第141-143页 |
附录十六 8月17日含光路小尺度(80*80)B剖面UTCI分析图 | 第143-145页 |
图录 | 第145-146页 |